新春见闻:传统民谣童音传 “潮味”十足过鸡年
中新社汕头1月28日电 题:传统民谣童音传“潮味”十足过鸡年
中新社记者 李怡青
“正月点灯笼,人人拢回家。”“正月十五的元宵夜,大小奴仔拢总去过家。正月初一送去祝福,俺潮汕亲情斟满送千万家。”1月28日(农历鸡年大年初一),汕头大街小巷“潮味”十足的潮州歌册表演,为春节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潮州歌册源于唐代,是指用潮汕方言诵唱的民间歌谣,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称,数百年流传之下,潮州歌册总数不下500种,但由于不断流失和损毁,现在保存下来的约有200部左右,其中最长的篇幅达五六十万字。
随着时代发展,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潮州歌册的传承和发展也遇到瓶颈。一些潮州歌册的爱好者、传承人近年来尝试着对潮州歌册进行了一些创新。
“将传统歌册创新在节日期间展示给潮汕大众,既可以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让人们更加走近传统,感受传统”。一位受访的工作人员说。
农历新年第一天的汕头,穿着传统服装的儿童边唱边跳表演的潮州歌册,让节目更具观赏性。记者了解到,这些孩子平均年龄才7岁。他们为了用自己的母语传唱歌谣,还花了不少功夫。“虽然平时在家说潮汕话,可是唱起传统民谣还是很吃力的,孩子一开始咬字不准确。”刘婷婷的妈妈告诉记者,歌册的教学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小孩认同,小孩们学会用方言唱歌,慢慢喜欢上了歌册。
年逾古稀的华侨周衍光带着孙子特地赶来看歌册表演。他说:“今年从澳大利亚回乡过春节,带着孩子们看了家乡的老城、老街、老店和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听听这乡音唱的歌册更是特别亲切。”
“小时候奶奶边绣花边唱歌仔(歌册的俗称),现在好多歌仔自己还能念上几句。”周衍光说,歌册能传承创新太好了,这让回乡的人们能更多地感受潮汕传统文化。
潮州歌册表演艺术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传承人杨佩华认为,潮州歌册是最具潮汕特色的文化符号,对这一潮汕经典说唱艺术的保护、传承和研究,任重道远。
潮州歌册《过年过节》的创作者李玉芳认为,观看歌册表演的人越来越多,说明潮州歌册有民众喜爱的基础,“我们很愿意让歌册吸引更多孩子们的关注和热爱,共同传承潮汕文化。希望能继续在幼儿园、小学、各个社区做潮州歌册培训,让潮汕到处都听到潮州歌册的传唱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