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古人有瘾】啧!佛系诗人王维,竟靠弹琵琶上位?

2019年02月25日 08: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25日电 题:啧!佛系诗人王维,竟靠弹琵琶上位?

  作者:袁秀月

  “出名要趁早啊”,很多人不会想到,张爱玲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诗人王维身上。

制图:张舰元
制图:张舰元

  王维自出生起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更是辞官隐居南山,世人都称,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摩诘为“诗佛”。

  然而,在成为“诗佛”之前,王维也曾是“社交达人”,他活动于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经常是王公、驸马、权贵的座上宾。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夜忘尽长安花。”王维被眷顾,不是没有缘由。他写得一手好诗,又擅长书画,更重要的一点,他还精通音律。而这项才艺,也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

制图:张舰元
制图:张舰元

  盛唐音乐繁荣,在唐玄宗时期更是到达顶峰。《新唐书·礼乐志》有记载: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宫廷如此,民间更是形成社会风尚,痴迷音乐者比比皆是。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宁王李宪、岐王李范,都通晓音律,好学爱才。

  十五岁时,王维离开山西蒲州,到长安谋取发展,跟现在漂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

  不同的是,他在京城的日子很风光滋润。

  王维诗画俱佳,17岁时便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快便凭自己的才学博得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权贵中人缘极好。

  《旧唐书》中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其中,宁王、薛王更是待之如师友,岐王也非常赏识他。

  这么一个“社交红人”,在十九岁又迎来最得意的时刻,他被京兆府点为头名,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

制图:张舰元
制图:张舰元

  风流多才,又得贵人相助,民间的作者们也大受启发,将王维及第润色加工,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唐人薛用弱的小说《集异记》和《唐才子传》中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当时,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名声非常大,据传公主将力荐他成为京兆府的解头。

  对于王维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正好也要应举。没办法,他只好将此事告诉了岐王,请岐王帮帮他。岐王心生一计,此事不好硬碰硬,我来为你谋划一番。

  王维诗文俱佳,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于是岐王就让王维抄录十首诗,准备一首琵琶曲,五日后来找他。

  原来,岐王是要王维以才艺吸引公主。岐王为王维准备了华美的衣服,带着琵琶,一起来到了公主府。

  酒宴一开,众多乐官排队进入,但王维却格外惹眼。他正值少年,风姿卓越,立马就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岐王问此人是谁,岐王还卖官司,只说“知音者也”。

  于是,公主便令王维独奏。王维右手弹挑,左手捺带,曲子声调哀切,只奏得满座动容。

制图:张舰元
制图:张舰元

  曲毕,公主问:“这首曲子叫什么?”王维答曰:“名叫《郁轮袍》。”

  看公主为王维琵琶折服,岐王赶忙说:“此生不止善于音律,诗文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王维将预先准备的诗卷献上,公主翻阅后,大为惊奇:“这都是我平时吟诵的作品,原以为是古人佳作,没想到都是你写的啊。”于是把王维升上客座,以贵宾之礼相待。

  见此,岐王又说:“如果今年让京兆府点此生为解头多好,实在是人才啊。”公主问:“为何不让他去应举呢?”

  岐王惋惜道:“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听此,公主笑了:“管我什么事呢,本来就是他人所托。”回头又对王维说:“你若要取得解头,我为你尽力做这件事。”

  于是,公主便召试官前来。当年,王维便被点为京兆府的解头,之后还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与公主助李白得授翰林有相似之处,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演绎出来的,并不足信。

  也有人认为,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个故事也有合理性。因为王维确实有音乐天赋,才艺不凡。唐朝时琵琶艺术流行,琵琶也是宫廷乐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器。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一个小故事,王维能从画中乐师的手势,猜出画中人演奏的曲目。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旧唐书》

  王维的《郁轮袍》,也成为后来杂剧、传奇、戏曲不断演绎的一个故事。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研究,推荐王维的人究竟是谁?

  而在不同时代,王维的形象也不同。有人认为,《集异记》中塑造的王维,攀附权贵,请托钻营,便专门为王维翻案,突出其正直、不畏权贵的个性。

  “王维读了半世书,靠人中了状元,岂不贻羞万世。”

  这是明朝《郁轮袍》传奇中的一句话。

  王维及第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单是因为王维,还因为它包含着人们对于文人和科举考试的理解。

  唐朝科举考试,行卷之风盛行。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

制图:张舰元
制图:张舰元

  之所以有此风气,是因为唐朝科举考试不糊名,谁参加考试都是公开的。这也给了主考官除了试卷之外,评定考生成绩的其他途径,譬如平时的作品、声望等。

  因此,为了能够多些及第的可能,考生托人推荐,结交有名望的人,拜谒与考官关系密切的人便成为一种风尚。

  除了王维,唐朝的诸多诗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写过行卷诗,佳作也不少。不少人认为,行卷之风促进了唐朝诗歌的发展。

  但唐朝科举制由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而来,发展时间较短,形式并不完善。行卷之风在选拔人才上也有不少弊病,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碍取士的公平公正,容易助生朋党等。

  到宋代时,科举考试走向严密,实行糊名、锁院,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家境贫寒的人才也能够脱颖而出。

  及第后,王维做了太乐丞,负责礼乐方面的工作。但同一年秋天,太乐署中有伶人擅自表演专供皇上欣赏的“黄狮子舞”,他也受到牵连,被贬出京。

  之后王维在仕途中屡遭挫折,在张九龄被贬,李林甫上台后,也许是感受到政治环境险恶,他产生退出官场的想法。

  年轻时积极入世的“社交红人”,渐渐倾心佛教,退隐山林,与世无争。

制图:张舰元
制图:张舰元

  正是这一时期,王维的创作才华大为显露,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并为后世传颂。

  对于一个文艺创作人才来说,对他有益的,也许并不是钻营。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今天。(完)

  参考文献

  1.陈铁民选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2017年

  2.王志清,《王维诗传》,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2016年

  3.唐,薛用弱,《集异记》,中华书局,北京,1980年

  4.程千帆,《程千帆全集第八卷——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河北教育出版社

  5.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6.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7.程国赋,《论唐代逸事小说的成因及其嬗变》,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