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瘾】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铁三角”如何让齐国成为春秋首霸?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4日电(宋宇晟)23日起,全国各地将陆续进入高考“放榜”时间。
回看今年高考考题,全国I卷的作文题曾引起不少关注与讨论。
考题是请考生就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位历史人物写一篇读书会的发言稿,谈谈对哪位“感触最深”。
杀不杀管仲
这三个人的故事要从公元前686年的齐国内乱说起。
当时,齐国正处于国君空缺的时候,而有能力继承国君之位的包括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但此时,两位公子均不在齐国,一个在莒国、一个在鲁国。
很明显,这种情况下,谁先到达齐国都城,谁就更有可能继承齐国国君之位。反过来,晚到的一方则可能有性命之忧。这是一场以性命作为赌注的比赛,而获胜的奖励则是国君之位。
为保证自己一方能够获胜,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带兵阻击小白,一箭射出,小白应声而倒。但偏巧这支箭射中的是衣带钩,小白装死才得以骗过管仲,随后以最快速度到达齐国都城,成为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便威胁要入侵曾庇护公子纠的鲁国。为避免两国兵戎相见,鲁国处死了公子纠,管仲则作为囚徒被押回齐国。
从齐桓公的角度看,曾经险些杀害自己的管仲必然留不得。《史记》载,齐桓公“心欲杀管仲”。可辅佐齐桓公的鲍叔牙同时也是管仲的好友,他告诉齐桓公,自己的才能只能辅佐治理齐国,但若要使齐国在乱世中称霸,就必须要任用管仲为相。
于是,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拜管仲为国相。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齐桓公有了管仲、鲍叔牙等人的辅佐,齐国接下来会以征伐四方的方式成为霸主。
事实却正相反,齐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路子,甚至在最初的对外战争中还有败绩。
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战于长勺。鲁国方面由鲁庄公带兵抵挡,出谋划策的则是曹刿。这便是语文课本中《曹刿论战》所记述的那场经典战役。
齐国军队接连擂鼓三次,鲁国军队始终按兵不动,而后出其不意地擂鼓发兵,将齐军击溃。此战被认为间接促成了数年后齐鲁两国息兵言和。同年,齐军出兵灭掉了谭国。
不过自此之后,齐桓公更多是以会盟或威慑的形式逐渐确立齐国的霸主地位,战争已并不是首选。
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齐国邀集宋、陈、蔡、邾等国在北杏会盟、平定宋国内乱;同年,齐、鲁两国“盟于柯”。
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齐桓公邀集陈、曹两国,并向周天子请派王师联合伐宋,结果宋国被迫屈服。这年冬天,齐国与宋、卫、郑三国会盟。桓公七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再次会盟。《左传》称,“齐始霸也。”
此后,齐桓公基本延续了以类似方式处理诸侯国之间的争端。而史料中记载的齐国少数几次出兵记录多是为维护华夏秩序,而征伐山戎、狄人。
于是,孔子有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齐国的“铁三角”
当然,齐桓公之所以能够“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还是由于在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等人合力之下,齐国国力强盛。
有文章就将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称为齐国政坛“铁三角”。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三位历史人物极具个性。
齐桓公雄才大略,用人不计较出身。即便对于曾是自己敌人的管仲,他也毫不犹豫地拜相。
但齐桓公晚年没有听从管仲去世前的建议,而是重用佞臣。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位公子各率党羽争位,齐国再次陷入内乱。《史记》载,齐桓公死后几个月,没有人收殓其遗体,以致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管仲虽然长于治国,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使得国力强盛,但后世对他也有不同评价。
甚至,管仲自己还曾用自嘲的口吻说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当时生活潦倒的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常给自己多分一些钱;他也曾上战场打仗,却当了逃兵;公子纠被杀之后,管仲又投奔曾经的政敌齐桓公而背上骂名……
《论语》中,子路就曾问孔子,管仲能算仁德之人吗?孔子给出的回答是,管仲给齐桓公当国相,齐国称霸诸侯,百姓到今天还在享受着他创造的幸福。
而鲍叔牙,能在才华未施展的时候理解好友。虽然鲍叔牙自己能力不及管仲,但并不嫉妒,反而将其推荐到比自己还高的位置。
但就是这三个并不完美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最终开创了齐国霸业。
读完这段历史,再回看那道高考考题。你对谁“感触最深”?(完)
参考资料:《史记》《论语》《齐桓公、管仲、鲍叔,你选择谁》《齐桓公霸业考实》《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文化新闻精选:
- 2024年11月26日 15:15:19
- 2024年11月26日 15:14:05
- 2024年11月25日 15:55:10
- 2024年11月25日 09:17:46
- 2024年11月24日 20:56:42
- 2024年11月24日 18:45:36
- 2024年11月24日 17:14:51
- 2024年11月24日 16:56:01
- 2024年11月24日 15:24:00
- 2024年11月24日 10: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