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大:堆填区渗漏液含药用抗生素 威胁健康
中新网9月19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市民或会将过期药物当作垃圾扔掉,但这样的做法会破坏环境。香港浸会大学研究人员早前在香港多个仍在使用,或已经关闭的堆填区收集俗称“垃圾汁”的渗漏液,发现液体普遍含有药用抗生素,部分样本的含量更达可产生抗药性细菌的水平,威胁公众健康。研究人员建议特区政府优化现行的药物配给制度,并推出家用药物回收计划。
据报道,研究人员在较早前的雨季及旱季分别到新界西堆填区及已经关闭超20年的望后石堆填区和船湾堆填区,收集“垃圾汁”进行抗生素浓度检验,了解头孢氨芐(CLX)、氯霉素(CAP)、环丙沙星(CIP)、红霉素(ERY)、罗红霉素(ROX)、甲氧苄啶/甲氧芐氨嘧啶(TMP)和磺胺甲恶唑(SMX)合共7款香港常用人类抗生素在渗漏液中的含量。
结果发现,3款抗生素CIP、ERY和TMP的浓度均超出该指标,当中CIP浓度更是在所有“垃圾汁”样本中都超出“预测无影响浓度(PNECs)”参考指标5倍至53倍,部分超标样本更属已经渗滤污水处理后排放入大海的“垃圾汁”。
负责研究的浸会大学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学硕士课程主任、生物系高级讲师钟姗姗指出,抗生素残留物除了来自药厂排放外,也可来自市民从诊所和医院获得的家用药物。
家用抗生素药物一般用于对抗细菌感染,不少市民会将未使用,或过期的药物当垃圾弃置,送往香港各堆填区,钟姗姗称,有关做法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公众健康,“尤其是残留物很可能影响海中的微生物和鱼类,从而进入人类食物链,增加抗生素的抗药性风险,长远影响人类健康。”
钟姗姗形容,抗生素抗药性是对目前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威胁,称特区政府虽然在去年7月制订了《香港抗菌素耐药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7──2022)》,但内容并未涉及怎样防止由各种环境排放而造成的抗生素抗药性。
她指出,不少香港市民对抗生素抗药性的形成仍未充分了解,建议特区政府要优化现行的药物配给、使用和弃置制度,并推出家用药物回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