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预告:孤立俄罗斯施压中国?专家解读G7峰会
中新网6月6日电 为期两天的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于当地时间5日闭幕。此次峰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俄罗斯17年来首度被“踢出”峰会,“G8”变“G7”,乌克兰问题成为会议的焦点。此外,峰会发表的声明称,严重关注南海和东海的紧张局势。
本届G7峰会于当地时间4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幕,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个工业发达国家的元首参与此次峰会。
本届峰会在开始前就波折不断。此次峰会原本是包含俄罗斯的八国集团(G8)峰会,并定在俄黑海度假胜地索契举行。但由于不满克里米亚入俄及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动荡局势中所扮演的角色,其他七个成员决定临时更换地点,17年来首次把俄罗斯“踢开”,“G8”变“G7”。
峰会开始前日本媒体曾透露,参会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想在峰会上“完成对中国的包围网”;日本将推动会议最后的联合声明首次点名批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单方面用实力改变现状的行动”,并“要求中国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避免影响地区稳定”。
4日,与会的七国领导人发表首脑声明称,“严重关注南海和东海的紧张局势”,称G7领导人“反对任何在该地区的武力行为”,“反对任何单方行动,反对任何一方通过恐吓、胁迫和武力声索其陆地和海上主权的行为。”
报道指出,这份声明没有提及具体国家,呼吁所有国家都“应通过国际法解决纠纷”。但《产经新闻》等日本媒体则认为,该宣言“实际上是不点名地对中国提出了警告”。共同社则认为,G7首脑宣言以不点名的方式对中国的主权主张和海洋活动表示关切,“日本主张得到了充分反映”。
对于G7峰会声明有关内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5日回应说,中国是维护东海和南海和平稳定、推动地区国家合作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也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坚定力量。
洪磊说,中国最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周边、包括东海和南海地区出现任何动荡。中国坚定维护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中方也一直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维护有关海空域的秩序和航行自由,始终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双边协商谈判解决涉及东海和南海的有关争议。这是中国和有关国家达成的重要共识,也符合大多数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但对于少数国家肆意侵犯中国主权和权益、蓄意破坏海上和平稳定的挑衅行动,中方将予以坚决回应。”洪磊强调。
洪磊表示,实践一再证明,由相关方谈判协商是解决争议最有效的方法,将有关争议国际化,以及无关方干涉和介入争议,无助于争议的解决,只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不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域外国家在有关争议问题上应尊重客观事实,秉持公正态度,而不是人为地渲染紧张、制造对立,为地区局势增加复杂因素。
中方此前也曾奉劝日方不要在国际场合搬弄是非,混淆视听。
另一方面,虽然俄罗斯缺席此次峰会,围绕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的议题却是峰会焦点。
在4日的首脑声明中,七国集团领导人敦促俄罗斯停止“破坏乌克兰东部稳定”的行动。G7表示,试图破坏乌克兰东部稳定的行动是“不可接受的”,必须停止。他们随时准备加强额外限制措施,以使俄罗斯“付出更大代价”。
但G7的声明却遭遇俄罗斯总统普京“呛声”。普京表示,对俄军事干预乌克兰的指责“毫无依据”。同时,就奥巴马谴责俄在乌使用“阴暗手段”和恐吓伎俩,他表示,实际上,推行“最具侵略性、最强硬”政策的,是美国。
G7峰会结束后,当地时间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乌克兰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将出席在法国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令人尴尬的是,此前被“踢出”峰会的普京也将出席同一活动。普京表示,不管奥巴马态度如何,自己愿在诺曼底纪念活动上与奥巴马举行正式会谈。他不会回避与波罗申科,或者与任何人会面。
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将俄罗斯拒之门外的此次G7峰会无疑有诸多值得关注之处。此次峰会意义何在,是否已成为八国集团走向瓦解的标志?峰会声明效力几何,将对东海南海局势和乌克兰局势产生何种影响?西方国家只是言辞威胁,还是确实将加码制裁俄罗斯?俄美如何谋篇布局,形势又将如何发展?在搅动东海南海问题上,美日又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针对以上热点问题,中新网诚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做客《新闻大家谈》,为网友详解以上热点问题。
访谈将于2014年6月6日15:30开始,欢迎广大网友参与讨论。
嘉宾简介:
马振岗,196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1965年到1967年在英国伊林技术学院和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学习。
1965年9月进入外交部。先后担任美大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等职,并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驻温哥华总领事馆、驻美国大使馆工作过。
1995年担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1997年3月至2002年7月担任驻英国大使。在英国期间,获得米德萨克斯大学名誉博士、中兰克郡大学名誉院士、英国皇家亚洲协会名誉会员等头衔。
曾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2004年至2010年担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2006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长。
现任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会长、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外交部对外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