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大选尘埃落定 评论称安倍继续执政或带来灾难

2014年12月14日 2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日本民众参加投票。此次选举,共有1191名候选人争夺众议院的共475个席位。  

  中新网12月14日电 综合消息,日本第47届众院选举当地时间14日晚8时结束投票,并开始计票。自民党与公明党有望获取2/3以上多数议席,自民党或单独获取300个议席,安倍将继续执政。但日本民众不买账“安倍经济学”,对选举漠不关心。且在“安倍经济学”的指导下,日本经济已经陷入持续性衰退,评论指出安倍胜选或给日本带来灾难。

  日本大选尘埃落定 安倍“小算盘”得以实施

  最新统计显示,日本众院选举475个议席中已确定327个。其中,执政党254个,在野党73个。日本众院选举各党议席数为,自民党226个,公明党28个,民主党36个,维新党18个,共产党10个。自民党与公明党有望获取2/3以上多数议席,自民党有望单独获取近300个议席。日本预测称,除安倍外、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等人当选已成定局。次世代党最高顾问石原慎太郎将落选。

  此次众议院选举因安倍打着将“安倍经济学”问信于民而提前进行。安倍突然宣布解散众院,并将主要争论点瞄准自身的经济刺激政策“安倍经济学”,所谓“先发制人”,给在野党一个措手不及。

  日本民主党和维新党在未调整好候选人的情况下便进入选战,民主党未能确立过半数(238)候选人,只能立198名候选人。从在野党的实力来看,根本不存在政权交替的可能,反而给安倍一个稳定政权、实现长期执政、为修宪铺路的契机。

  日本宪法规定,议案在众议院通过后需经参议院再次审核,若被参议院否决但经众议院以2/3多数再次通过即可生效。而自公两党有望获取2/3多数(317) 议席,今后将可以行使众议院表决权,使一些被参议院否决的议案生效。

  安倍在参加NHK一档电视节目时,被问及“下一届众议院任期内是否会正式推进修宪”,安倍称“国民投票是最重要的,为得到过半数议席,有必要不断加深国民的理解,目前还没达到那种程度。今后将在发挥领导能力的同时推进修宪讨论。”安倍以此透露修改宪法的意愿。

  在日本,修改宪法必须获得众参两院2/3的赞成票。如果本次最终计票结果显示自公两党拿下2/3多数以上议席,那么安倍距离自己的“修宪梦”又进了一步。

  民众对选举漠不关心 安倍胜选或给日本带来灾难

  本次众院选举为纠正“一票之差”(每名议员代表的选民人数差异)在小选区采取“0增5减”的方式,来自9个政党等的1191名候选人将争夺全国295个小选区和11个比例代表区(180个议席)的总共475个议席。

  12月14日的投票,不仅仅是对“安倍经济学”、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重启核电等,安倍政权这两年来执政的审判,同时决定今后4年日本的发展方向。

  日媒调查显示“非常关心”的民众仅占29%,为过去最低。就“决定投票时的心情”,仅33%“对政党和候选人表示期待”,57%均表示“看起来比其他政党好些”,而消极投票。

  截至当地时间14日下午,日本总务省的统计结果显示,本次众议院选举的投票率为34.98%,与2012年的众议院选举相比,下降6.79%。2012年的众议院选举最终投票率为59.3%,而本次选举有可能刷新这一最低值。评论指出投票率下降对获得个人后援会、企业和团体等组织支持的自民党比较有利。

  但是,自民党一前阁僚对此表示担忧,“极其低下的投票率,即使自民党大获全胜,也不能说赢得民众信任。”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日本GDP已经连续两个月呈现负增长,出口几无增长且消费疲弱,而日本央行购买的资产价值超过了经济规模的10%。英国媒体指出,通过大量印钞和举债以拉抬日本走出长达20年通缩与停滞的“安倍经济学”不但毫无成效,反而正在走向灾难,其结局恐怕是通胀性萧条。

  日本学者也指出,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经济“是一场悲剧”。因此,安倍的胜选可能为日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编辑:程兰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