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亚航失联航班搜寻或快于马航MH370

2014年12月29日 1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视频:亚航QZ8501航班失联:海上搜寻的最新画面公布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彭大伟)从年初到年末,“失联”成为2014年最黑暗的关键词。

  12月28日,就在3月8日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MH370搜寻工作还一无所获之际,从印尼飞往新加坡的亚洲航空QZ8501又失去踪迹。

  一年内两起失联事件,飞机同属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所有,并且失踪地点都位于东南亚地区海域上空。然而,航空业专家表示,QZ8501失联与MH370事件存在两大不同,其搜寻或更容易水落石出。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吴仁彪29日接受记者专访表示,首先MH370机载通信和监视设备系人为关闭,遭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较大。而本次亚航飞机失联前5分钟,航班曾经要求避开围绕它的云团,提升飞行高度,同时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经过数据分析,也判断飞机失联前后当地天气恶劣,不利于飞行,“失联受气象原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亚航失联海域水深更浅,有关方面对水下海情资料的掌握可能比MH370疑似坠落地点南印度洋更清楚,同时本次失联后马来西亚危机应对不再如3月时混乱。吴仁彪预计,对亚航失联航班的搜寻将更容易,水落石出的时间会比MH370更短。

  无论搜寻结果如何,2014年都将在国际航空业上写下沉重一页。

  “今年对国际航空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空难、失联、被击落……航班失事遇难人数大大高于去年。”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法学教授刘伟民29日向记者表示,作为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民航业而言,今年以来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对国际民航组织(ICAO)还是整个行业都是巨大的考验。

  吴仁彪向记者指出,从近10年主要空难(含军航和民航)发生次数来看(2005-2014年),2014年是过去9年来遇难(含失踪)人数最高的一年(共911人),也是遇难(含失踪)百人以上次数最高的一年。而2013年则是全球航空最安全的一年,主要空难遇难人数约200人。

  吴仁彪同时指出,从主要空难次数来讲,2014年与最安全的2013年持平,但三次最重大的航空事故全集中在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上,MH370和MH17事故原因至今扑朔迷离,吸引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MH370由于有众多中国人在飞机上,引起了国内的高度关注。

  “航空安全是令人很揪心、很头疼的问题。”刘伟民表示,“国际民航组织明年2月将组织安全方面的特别会议,总结教训并讨论新的措施。”

  除两起失联事件外,2014年还发生了载有298人的马航MH17航班遭击落和导致上百人罹难的阿航航班坠机等惨剧。

  航空事故频发的背后,究竟是飞机设计存在缺陷,还是更多受人为因素影响?甚至有人认为,两起失联事件都是发生在东南亚地区海域上空,不无巧合。

  “应该纯属巧合,与地理位置无关。飞机设计也不会有问题,MH370和本次失事的飞机分别属于波音777和空客320,都是全世界广泛使用、安全记录较好的飞机。”吴仁彪表示。

  刘伟民指出,根据民航业有关经验,目前飞机设计和导航技术等已相当成熟,造成今年两起失联和多次航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航空安全统计显示,现在的航空事故主要是人为操作不当,或是疏忽等造成,另外也包括劫机和破坏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刘伟民说。

  民航业未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今年5月发布的马航MH370首份调查报告便针对最近五年中已有两起客机海上失踪难以准确定位其最后位置的事件,特别向国际民航组织提出建议,今后应在商用飞机上强制要求实时跟踪飞机位置。

  刘伟民分析,目前国际民航公约下,由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制定的国际标准和具体安全措施实际上是非强制性的,“各国标准如果与国际标准不一致,只需要通知国际民航组织就行了。”

  不过,国际民航组织近年来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要求各国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具有强制性趋势。

  “我认为保证飞行安全方面的措施应向强制化发展。”刘伟民建议,从法律规范的层面更好地保障未来的国际民航飞行安全。

  吴仁彪则指出,MH370失联事件发生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协和国际电信联盟高度重视,正在协同制定全球航班跟踪技术的要求与规范,中国民航局也已启动实施相关项目。他相信,“本次失联事件会推动国际社会和我国加快全球航班跟踪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014年会给社会大众带来航空不安全的假想印象。”尽管如此,吴仁彪仍然强调,从数据出发,航空运输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因为民航有不断从小概率事件吸取教训并采取应对措施的文化,相比之下,中国每年死于公路事故约数万人,“我相信对于未来全球航空业影响不大”。(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