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希腊摇撼欧元“纸牌屋” 欧元危机重现?

2014年12月31日 09: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31日电 希腊下月将举行大选,而极左政党激进左翼联盟(Syriza)的获胜前景令政界人士和投资者感到害怕。他们将要再次展开一场严峻的讨论,主题是一系列可能发生且相互关联的可怕事件:债务违约、银行挤兑、纾困、社会不安定以及希腊有可能退出欧元区。英国《金融时报》31日报道称,欧元危机又回来了,希腊又在摇撼欧元的“纸牌屋”。

  文章称,在某种角度上,这场危机发生在市场误以为欧元危机已基本结束的一年的年底,时机颇为恰当。此前欧洲债务国的借贷成本已大幅下降,反映出一个普遍信念,即欧洲央行(ECB)“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单一货币的著名承诺消除了欧元崩溃的风险。

  这种想法从来就是天真的,希腊现在的情况就是例证。该理论的薄弱环节是欧洲政治,尤其是选民会因反感经济紧缩而投票给“反体制”政党的风险,这类政党不接受欧洲大家庭对于如何保持单一货币的共识。

  如果这一共识被打破,那么由债务、纾困和紧缩构成的整栋脆弱的“纸牌屋”就会开始摇晃。这正是我们现在在希腊所看到的。

  文章称,欧元危机的发展始终牵涉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政治、市场和经济学。当情况改善,这三个要素有望形成良性循环:选民选出主流政治人物,市场放松,利率下降,实体经济随之好转,进而加强中间政治立场的地位。反之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经济不景气导致政治走向极端化,令市场害怕,从而推高利率,加重债务负担,带来更多紧缩,进而促使政治进一步极端化。

  希望希腊进入良性循环的人士指出,2014年希腊经济终于恢复增长。但问题在于增长太慢太乏力,无法扭转希腊民众对于国家状况的烦恼。自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经济已缩水逾25%,青年失业率高于50%,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显著高于危机开始之时。在这种情况下,反体制政党的崛起不难理解。

  希腊一贯是欧元区的极端案例,但并非唯一。紧缩也在其他主要经济体推动了激进政党崛起。西班牙的社会民主力量党(Podemos)——意识形态与Syriza相似的左翼政党——目前在民调中高居首位。法国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National Front)在今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成为最大赢家。而在意大利,无论左翼还是右翼的极端政党都在虎视眈眈,准备好迎接马泰奥·伦齐(Matteo Renzi)所领导的改革派政府倒台。

  反体制政党的崛起对欧元的生存构成威胁,因为单一货币体系依赖于采用欧元的18个国家保持它们支持欧元的共识。只要再一次汇聚布鲁塞尔召开“紧急峰会”的欧元区领导人原则上保持对欧元项目的承诺,那么从过往的经验推断,他们会找到维系欧元的办法。

  理论上,Syriza不会打破这种共识。这个希腊极左政党表示,他们打算让希腊留在欧元区内。问题是,他们还希望减记希腊大约一半的外债,这个要求对欧元区其他成员国(尤其是德国)而言很可能是不可接受的。

  Syriza说,希腊的债务实质上是还不清的,这话或许没错。但“展期和假装”(延展偿还期限,但假装所有债务最终将得到清偿)政策是不可或缺的,它让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能够说服本国选民接受一次又一次纾困。如果德国选民得知所有发放给希腊的贷款其实不会得到偿还,那么他们可能也会走向极端。在德国政坛,正在崛起的是右翼势力,而非左翼,具体而言就是德国新选项党(AfD)。还有外部原因决定了德国将戒心重重,不愿向Syriza让步。抹掉希腊的债务或许可以承受,但显然会为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甚至法国提出类似的要求打开大门。

  分析称,很容易看出欧元区发生灾难的可能性。然而,如何才能躲过此劫?有两种主要方式。首先,希腊选民或许会胆怯。Syriza相对主流政党的领先优势近日不断缩小,从现在到1月25日大选日,它的优势可能会继续丧失。这可能提供一个机会,让中间立场的政党团结起来,不让反体制政党掌权——这种模式在欧洲已经比较常见。其次,即便Syriza真的上台,当它真正面对债务违约的深渊时,它也有可能软化立场。没有什么比空空如也的国库更能让一个政府头脑清醒的了。当德国人考虑希腊退出欧元区可能带来的混乱,他们也可能做出进一步妥协。

  文章指出,市场看上去正在押注于这样一种结果:一场乱糟糟的妥协。近年的历史似乎表明情况会是这样。但欧元故事的情节仍在展开。不能保证会有大团圆结局。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