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聚力治大国 中国政府“强”拼新状态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凝神聚力治大国 中国政府“强”拼新状态
中新社记者 肖开霖
大国总理难当,中国总理更难当。每年两会,中国总理面对全国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一感受尤为突出。
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言之凿凿、意志坚定。
顶住下行压力的中国经济2014年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已属不易,可面对“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的2015年,更需攻坚克难、奋力拼搏。
李克强给出的今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重,责任大,处处皆是硬指标,件件都要“啃硬骨”。既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更需要杜绝懒政怠政,让政策扎实落地。
“新常态下要有新状态”。
经济新常态下,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需要拼出新理念。
简政放权、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是李克强任总理后常讲的关键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强化:报告的框架结构变为六大部分,改革开放、稳增长与调结构、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政府自身建设都单独成篇。
履职以来,李克强还有不少新提法,比如三个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权力清单,提出这些涉及权力与利益格局变动的新名词,绝不是玩文字游戏,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就详细地点出了清单背后的改革任务。
经济新常态下,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需要拼出新作为。
2014年,李克强国内考察调研11次,处理公共事件14次,出席座谈会22次。足迹所到之处,勾勒出政府的政策重心所在。
同样是这一年,李克强5次出访,到过13个国家,接受国外媒体采访2次,发表署名文章7次。言谈举止之间,推进的是中国与各国的合作。
大国总理率先拼出新状态,有些官员却迟迟进入不了状态。经济新常态下“两难”问题陡增,不少官员本就表现出不适应,加上从严治党力度加大,为官不为现象突出。
“一份政策,九分落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坦陈“工作落实不到位”之不足,较2014年着墨更多,并且在报告中三次提到要狠抓落实。
为此,这位大国总理展示出他执政的强度与力度,在报告中放出不少“狠话”,“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展露无遗。
经济新常态预示着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打破区域壁垒、产业壁垒、城乡壁垒虽不易,打破陈旧观念、思维定势更难。将“新常态需要新状态”纳入工作报告,既是无奈之举,亦有深刻用意。
会场内务实报告,会场外马不停蹄,中国总理言语间、行动中积极兑现承诺。各级政府也需凝神聚力,为大国治理“强”拼新状态。(完)
专题:2015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