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先锋”宋玲华:十三载发挥余热诠释责任
中新网温州10月14日电 题:(十九大代表风采)“公益先锋”宋玲华:十三载发挥余热诠释责任
作者:兰成龙
家住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山街道的退休老干部宋玲华,老骥伏枥,13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社会,彰显了一名普通中国共产党员的应有之义。
“工作岗位可以退二线,党员不能退二线;干部可以退休,党员不能退休!”这句话宋玲华经常挂在嘴边,也干在实处。退休后的十三载里,她一直秉承着“党员永不退休”的热情,为当地社会做着一点一滴的贡献。
从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到宣传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省吃俭用资助贫困学子到失足少年口中的“宋妈妈”;从一名退休干部到党的十九大代表……宋玲华用平凡演绎着伟大,以桑榆之力,映出彩霞满天。
在基层燃烧余热
2004年,52岁的宋玲华,从温州市瓯海区政协退休,开始一步步走上公益之路,在基层燃烧自己的余热。
刚退休又入公益,宋玲华一手握着热情,一手紧抓责任,在当地文化建设上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不只来源于宋玲华经常在很多社区、广场进行公益演出、党课宣讲。还在于宋玲华并不止步于城区,通过和队友们制作通俗易懂的文化节目,将文化送到了乡村,宣传党的好政策、好声音。
在很多文化演出现场,由于有辗转各地的经历,宋玲华普通话、上海话、杭州话、温州话、金华兰溪方言、泰顺罗阳方言张口即来,根据观众语言,她能自由转换方言或普通话,让当地群众倍感亲切。
“每年大约有五六十场公益演出,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快乐。”宋玲华认为,虽已桑榆暮年,但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工作退休了,但是党员不能退休。在基层服务人民群众不以年龄论高低,在尽到了一名党员责任的同时,她也丰富了自己人生的阅历。
不懈的坚持,也为宋玲华赢来了一系列荣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五星级义工……,而荣誉的背后则是十三载坚持付出的心血与责任。
富有的“抠大姐”初心未忘
在继续服务基层的道路上,宋玲华没有因自己年事已高停止脚步,而是将自己的余热发挥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在那些社会需要的地方,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熟悉宋玲华的人都知道,她出自普通家庭,夫妻靠退休金生活,儿子买房靠贷款,婆婆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照料。
生活中一直省吃俭用的她,尽量坐公交车去演出地点;用儿子淘汰的旧手机;在淘宝上淘低价衣服,买30块钱的地摊凉鞋……作为退休干部,宋玲华看起来很“抠”。
然而,这位对自己精打细算的“抠”阿姨,为残障人士和贫困儿童捐起款来却很大方。
十几年来,从打的费里抠出来,从菜钱中抠出来,从穿着打扮中抠出来,从退休金里抠出来,从她认为一切可以抠的地方抠出来,宋玲华慷慨地捐出了17万多元。
退休至今,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时,宋玲华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捐钱捐物,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一两千元,从没吝啬过。
“做慈善,我的能力很有限,但聚沙成塔,作为党员,我起的是带头作用。”宋玲华认为,正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初心在指引着自已,去服务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令人感动的不是某一个故事,而是宋玲华能十几年如一日服务社会的坚持,将一个一个小故事串联起来,恰恰形成了一名普通基层党员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桑榆未晚迎朝霞满天
“孩子啊,妈妈有千言万语想要和你说,可是,悬河泄水也诉说不完!”2016年,宋玲华在瓯海看守所第六届监区文化节上朗诵诗歌《听妈妈说说心里话》,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那一刻,干警、志愿者、服刑收教学员,热泪盈眶。
“关心下一代是我们老年人老干部的责任。”退休以后,宋玲华一直担任瓯海区关工委“五老护苗”志愿队队长、瓯海区老年大学关工委主任,作为党员的她,希望能护花育苗,以垂暮之力,迎朝霞满天。
“那几个月里,宋奶奶经常来看我,给我买换洗的衣服。比我妈妈还亲……”现在已恢复正常生活的小林(化名)哽咽着说道。
而在温州,像小林这样的失足少年,因为“宋奶奶”的温暖而重获新生的还有好多个。
“我把这些孩子当自己的孙子孙女,他们本质都不坏,但是大多没有完整的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过早走向社会,一时冲动做了错误的选择。”在宋玲华看来,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他们就很容易获得新生。
近些年,宋玲华陆续帮教了10多个失足少年和失足妇女,鼓励他们好好改造,打开心结,创造新生。慢慢地,宋玲华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宋妈妈”、“宋奶奶”,也温暖了他们今后的人生。
“以后,会把重心放在未成年人身上,放在培养乐于在平凡中默默付出的接班人身上。”宋玲华表示,将不忘初心,始终铭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用尽余生去奉献社会。(完)
专题:迎接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