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气象“工匠”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视频:从香港到澳门、珠海 带你一览港珠澳大桥 来源:中国新闻网
(港珠澳大桥开通)三地气象“工匠”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中新社广州10月25日电 题:三地气象“工匠”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作者 沈钊
“在伶仃洋建造跨海大桥,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2年来,粤港澳‘气象人’携手合作,在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开通等全程提供气象智慧,一步步见证了大桥的建成。”广东省防灾减灾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员)黄浩辉25日对记者表示。
早出晚归,历经四年完成气候可行性论证
据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信息部部长涂建文介绍,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海域,每年遭受3-4个台风影响,年均暴雨近11场、雷暴天气62天。
在这个气象灾害多发区域能建跨海大桥吗?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获悉,早在2007年,该局受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的委托,承担了港珠澳大桥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对此,广东省防灾减灾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植石群表示,当时,一群气象专家租了渔船,早出晚归赶赴各无人岛勘察,勘察小组后来在三角岛、九州岛、澳门友谊大桥等地分别建设了自动气象站,安装三维超声测风仪和常规测风仪开展观测。
经过四年的现场观测,勘察小组取得了完整、可靠的观测资料,形成《港珠澳大桥桥位气象观测及风参数专题研究报告》并经专家审议通过,为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施工、营运提供了必要的气象基础资料和初步设计依据。
昼夜坚守,气象“工匠”给施工方带去安全感
2015年,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进入了桥面沥青铺设阶段,港珠澳大桥桥梁铺设工程CB07标段安全责任人程凯表示,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道路表面干燥,否则就会造成沥青与桥面的剥离,一旦下雨,现场施工材料及刚完成的工作都要废弃掉,会给施工方带来巨大损失。
为精确监控施工区域的天气情况,涂建文所在的气象服务团队为港珠澳大桥“量身定制”了一个可移动的自动气象站,2015年6月起,每天4时起就向港珠澳大桥施工方提供精确的天气预报,每三小时一报,避免施工材料及已施工路段因天气原因受损;2016年初,施工队伍三班倒追赶施工进度时,气象服务团队每天24小时值班提供天气预报。
2016年7月10日0时45分,气象服务团队值班人员从雷达回波图发现,一块强降雨云团正从深圳进入珠江口,逐渐向大桥区域靠近,该值班人员当机立断通知程凯做好桥上人员的撤离工作。
程凯回忆道,接到值班人员电话后他立刻上桥接人,返回途中大桥上电闪雷鸣,风也越来越大,还好他们有惊无险回到了项目部。当时,自动气象站显示桥上阵风已达12级。“可以说,气象局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安全感。”程凯如是说。
三地携手,为大桥安全通行保驾护航
“珠海这边有雷雨大风,要不要封桥?”“大桥靠近香港段有浓雾,应不应限速?”由于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口海域气候条件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大桥连通的港珠澳三地在气象预警的体系和标准不同,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大桥的运行需要三地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的协同。
为此,三地气象部门于2013年共同成立了“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组”,据珠海气象局首席预报员詹棠介绍,针对三地气象预警信号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工作组早在2014年就开始就此研讨,提交的《港珠澳大桥气象保障建议书》被三地大桥运营相关应急预案采纳。目前,珠海市政府已印发《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4年以来,广东省气象局为三地气象合作提供大力支持,多次与珠港澳三地气象部门会商,讨论探测数据处理方案、建立三方气象观测数据及信息共享平台、三方关于恶劣天气的信息通报制度、大桥应急服务的联络及会商协调机制等,推动应对恶劣天气、气象探测数据共享等工作落实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