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太行山脱贫见闻:磨子沟中不见骡

太行山脱贫见闻:磨子沟中不见骡

2020年08月18日 17:57 来源:雷竟技平台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减贫故事)太行山脱贫见闻:磨子沟中不见骡

  中新社石家庄8月18日电 题:太行山脱贫见闻:磨子沟中不见骡

  作者 鲁达 牛琳 李茜

  2019年,磨子沟村最后一头骡子死了。

  地处太行深山的磨子沟村,磨子(即磨盘)是家家户户的标配,而磨子的搭档骡子则像是磨子沟人的“家人”。较之马和驴,骡子的生命力和抗病力更强,在磨子沟这样的边远山区,很长一段时期,骡子显得不可或缺。

  起初,曾靠着骡车出村求学的梁平云觉得,没有骡声的磨子沟有点寂寞。“家里本想再买一头,但是现在的生活和出行确实不需要了。”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磨子沟村地处河北、山西交界地带,距离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50余公里。虽然山下就是平坦的华北平原,但是这里平均海拔1100多米。中新社自2012年开始关注这个太行山深处的村庄,见证了这个小山村的巨变,也见证了中国战胜贫困的决心。

  据村里老人讲,村子之所以叫“磨子沟”,是因为它像一个磨子挂在太行山上,而磨子与粮食相关,寓意着丰收和富足。对于村民而言,磨子沟村是被神仙庇佑的净土。即便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铁蹄踏遍华北平原,却没有踏进磨子沟。

  在梁平云的记忆里,早在八九年前,就读初中的她经过山下的西柏坡,看到那里车来车往,旅游红火。她不明白,同样深处大山,为什么差距会如此之大。而她回到磨子沟,这里不但“人迹罕至”,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骡。

  由于村里没有商店,梁平云一家只能赶着骡车下山买东西。每到收获的季节,虽有喜悦却也疲惫,因为需要一趟趟跟在骡车后面把玉米或土豆运回家,“我们走在车后面,生怕车上的粮食掉下来”。

  两年前,中新社记者除夕再次走访磨子沟村,看到梁平云一家人的年夜饭只有一盆没有肉的白菜炖豆腐。曾经的磨子沟,过年和平时是没有区别的。

  随着中国政府不断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各种人力、物力、财力逐渐向这个小山村汇集。

  村里投资改造的充满太行山村风情的特色民宿“梁家大院”,成了磨子沟的地标性建筑,也成为全村人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吃肉的“大食堂”和精神家园。磨子沟人有了自己的乌鸡和黑山羊等特色养殖产业,不再守着瘠薄的土地刨食,吃上了商品粮,再难看到收成时节骡车一趟趟奔走在山间小路的场景。而出村的路越修越宽,梁平云再出村时打一通电话便可约到邻村的车进村接她。游客也来到了磨子沟,磨子沟和西柏坡的距离越来越近。

  磨子沟不再需要骡,就连磨子也很少用了。全村30多个磨子现在仅剩五六个,被当作“名片”摆到村子各处,有的则嵌进了村民家的外墙,做了装饰品。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70多年来,中国8亿多人口脱贫,没有忘记任何一个像磨子沟人这样藏在大山深处的偏远民众。截至2019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551万人,累计减少9348万人。

  在梁平云眼里,如今的磨子沟跟山下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小。作为从磨子沟走出去的大学生,她盘算着毕业后回村发展,她说这里有她的家,更是她的根。

  “以后考个驾照,要是有条件再买个车,交通的问题解决了,在山上和山下就一样了。”梁平云说。(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雷竟技平台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雷电竞下载官网 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