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周恩来为何给亲属制定了这“十条家规”?
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 (郭超凯)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守家规的传统。周恩来等老一辈中共领导人一生清正廉洁,对亲属要求严格,其优良的家风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新中国成立伊始,不少亲属亲友给周总理来信,希望能在新政府谋求一官半职。对这种风气,周恩来非常反感。
为了堵住后门,周恩来为亲属制定了后来流传甚广的十条家规,即: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详尽又细致的十条家规既是周恩来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其清正廉洁的真实写照,为党员干部如何把握好权力与亲情关系树立了榜样。在周恩来看来,亲属不只是直系亲属,还有本家,还有亲戚。在处理亲属关系时,他坚持讲原则,严要求,不搞特殊,不谋私利。
周恩来虽无子女,却有不少视如己出的侄子侄女,但他从来不利用职权为晚辈谋取私利,有时甚至拒绝一些合理的照顾。周尔辉是周恩来侄子,也是烈士之后。1952年,周尔辉被周恩来接到北京抚养,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为解决婚后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北京钢铁学院为周尔辉的爱人办理了由淮安到北京的调动手续。
那几年中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北京市大幅压缩人口。周恩来得知后,耐心地劝导周尔辉,作为总理亲属,要带头执行政策规定,不搞特殊化。经过一番开导,周尔辉和爱人听从了周恩来的建议,放弃已办好的手续,一起回淮安工作。
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把担当、奉献摆在第一位,审慎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在处理国家大事和日常事务时,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决不让小家之事影响到大家。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是培养党员干部家风的极好教材。它像一面镜子,告诫领导干部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如何过好权力关、亲情关。
回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像周恩来一样严管家属、廉洁齐家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陈毅与父母多次约法三章,不借用其上海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一分一毫切记公私分明。彭德怀在主持全军评衔工作时,为顾全大局故意压低自己侄子的军衔。徐海东婉拒女儿徐文金到城里工作的请求,劝导她回家乡。
舍小家为大家,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曾向中共高级领导干部强调,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反对特权现象,树立好的家风家规。
当下,党员干部仍然要以好家风推动形成清正廉洁的党风,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带头树好廉洁自律的风向标。(完)
- 专题: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国内新闻精选:
- 2025年01月25日 17:32:23
- 2025年01月25日 10:16:26
- 2025年01月25日 09:43:10
- 2025年01月25日 00:17:48
- 2025年01月24日 21:26:47
- 2025年01月24日 15:25:37
- 2025年01月24日 15:15:36
- 2025年01月24日 14:58:57
- 2025年01月24日 13:57:51
- 2025年01月24日 1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