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境外看四中全会:让民众办事不必再“提钱来见”

2014年10月22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0月22日电 今天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第三天,境外华文媒体持续予以关注。分析称,在勾勒法治中国的蓝图中,中央对法治社会的阐发或有相当篇幅的着墨。学者称,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必要条件,应实现法治“去工具化”,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使法治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让民众办事不必再“提钱来见”。

  香港《文汇报》22日文章援引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指出,中国现在几乎人人高喊“法治”,但并非人人理解“法治”,人人都在讲“法治”,但并非人人都信“法治”。

  分析表示,在勾勒法治中国的蓝图中,中央对法治社会的阐发或有相当篇幅的着墨。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全民守法、人人信仰法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必要条件。

  针对当前法治的一些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应实现法治“去工具化”,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尊重程序、保障人权的法治精神,让人们对法治形成信仰,使法治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认为,在内地一些官员中,“权”大于“法”的人治观念和做法尚未消除,在对待法治的认识和功能上,表现为把法当作对付人的工具和争权夺利的手段。李林强调,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首先是一个民族国家和全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是一种公民的观念信仰体系和生活方式。

  台湾《旺报》刊发系列文章称,四中全会要建立一个依法治国的全新体制,如何扭转各阶层“人治”的观念,可能是未来最大的挑战。

  该文分析,“依法治国”毕竟还是很抽象的概念。民众关心的是官员有没有依法办事,自己的权利有没有损失,受到侵害时能不能得到合理对待,办事不必“提钱来见”等等。

  香港《新报》22日文章援引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四中全会应该会对加强和完善党内立法作出部署,强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治党。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