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华文教育“民生工程”中的“草根”力量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华文教育“民生工程”中的“草根”力量
作者 郝爽
“在海外的华文学校,几乎全部是‘草根’学校。我们要考虑如何让这些‘草根’华文学校,比较稳固地向主流文化社会发展。”美国克利夫兰当代中文学校校长王黎明在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期间对记者如是表示。
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日前落下帏幕,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华文教育界代表在会上就华文教育发展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此次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上,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不仅指出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而且还强调华文教育是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如今,华文教育事业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更成为与海外华侨华人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而“接地气”的“草根”华校就承担着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事业“民生工程”的重任。
美国马里兰州哈维中文学校副董事长杜玫认为,华人子女非常需要华文教育帮助他们在住在国生存、融入。
“在美国,很多华人子女就像香蕉,交流能力欠缺的华人孩子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中国正在崛起,在国际社会及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她告诉记者,“华人子女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与文字,我们应该给他们插上汉语这样一双翅膀。”
王黎明也表示,华人在海外生存,盼望下一代能够在较好融入主流社会的同时,保留中国文化。他说,“我们希望华人子女能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在住在国主流社会‘吃得开’,并更加自信地生存。”
基于这些愿望与信念,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倾心尽力提供良好的华文教育氛围。“草根”精神帮助他们逆境求生。
在创办初期,王黎明所在的学校不能被主流文化所理解,但老师们没有气馁。他们平日有专职工作,周末到学校做志愿者,为学生授课。王黎明说,“我们真正希望帮助学生在社会立足。这些年,我们也得到了国务院侨办在教材、课外读物和教师培训方面的支持,心中充满感激。”
杜玫告诉记者,“我们没有能力发放工资,全部依靠志愿者。虽然个人的力量微薄,但大家为了同样的目标共同努力,就会有成绩。”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主席王超群表示,海外华侨华人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以华文教育作为基础。“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史悠久,发展良好。但在华文教育发展时间不长或发展困难的地区,华校力量有限,这时,作为华文教育‘领头羊’的华校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杜玫表示,随着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支持,她希望这些支持能够更多地结合各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她说,“有时,民间的力量反而更大些。我们需要接到当地的‘地气’,发挥出‘草根’的优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