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人政治冷感渐解冻 华社推动有望改写参政史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英国BBC英伦网报道,一直以来,英国华人社区被视为对政治冷感的群体。不过,进入2015英国大选年,这个一向政治冷感的社群似乎出现了解冻的迹象。
目前,在英国国会下议院里没有华裔议员,地方议会中的华裔议员也寥寥可数。虽然英国华人有40万之多,但华人对英国政坛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在不少英国人来看,大多数英国华人都远离政治,甚至不愿意参加选举投票。
华人政治冷感原因
将代表工党参加今年大选的华裔议员候选人欧文表示:“华人一直以谦虚恭敬为美德,且华人父母从来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大器,有钱有地位。可在英国媒体笔下,政治家常常是被批评和讽刺的对象,而且收入也不多。因此,对许多华人父母而言,与其从事政治,还不如做牙医和律师来得实际。”
华人自民党首任主席杜淑真也认为,“从政是一个较有风险的职业,谁也不能确保自己能胜选!且为了解相关知识与技巧,常常需要付出大量无偿劳动。就算华人对政治感兴趣,可为了谋生和照顾家人,政治不可能排在生活首位。”
的确,参与政治不仅需有为公众服务的热情,还要有时间,精通英语,且无紧迫的经济压力。而第一代甚至第二代的华人移民,初来英国,人生地不熟,一切从零开始,从政之事实在是过于“奢侈”的事。
同事,英国杜伦大学教授克雷格指出,“华人广泛分散居住在英国各地,是造成华人参政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英国,无论在乡、镇、市、郡、国家议会各种级别竞选议员,都需要获得本选区居民的多数投票。而英国华人居住分散,少有华人人口占多数的选区。因此,华人如想参选,除非受到选区白人及其他少数族群选民的广泛支持,否则难以成事。
为此,前保守党区议员陈德樑以自身经历认为:“要获得选民支持,必须工作比其他族群更出色,更努力。”
华人政治冷感解冻
不过,到了2015英国大选年,华人社会的政治冷感的社群似乎逐渐开始“解冻”。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迄今已经产生了九位华裔国会议员候选人,在人数上超过了2010年。
此外,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也在积极行动,力争在今年五月大选前可以动员15万华人参加大选选民登记。种种新气象,似乎展示着着华人政治生活已经进入新纪元。而长期被认为政治冷感的华人社群,似乎也要翻开政治新篇章。
报道分析,出现这种转变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英国华人经济水平及社会地位提高,也促使更多华人从政。
华人移民第三代从小耳濡目染民主选举文化,又受了良好教育,成为社会精英专业人士,不须再为几斗米折腰,眼界宽广,出来参加政治事务,似乎是水到渠成之事。
例如,保守党国会议员候选人黄精明,就是一位在英国出生长大的律师,他一直希望可以帮助他人。后来他把握机会成为了一名上议院议员的顾问,而介入社区事务、公共政策及外交事务的经历让他可以实现梦想,帮助更多的人。来自中国大陆的保守党国会议员候选人王鑫刚是伦敦金融城某投资银行高级经理,他说:“工作是会退休的;可政治是我的兴趣,我会干到老。”
华人政治组织推动
此外,越来越多的华人政治组织重视华人社区并积极组织活动,也有助于部分英国华人逐步消除政治冷感。
杜淑真曾是2010年英国国会选举及伦敦市议会选举候选人,她与陈德樑均来自中国香港,投身政治纯属个人行为。但现在,寻找及培养候选人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有组织的行为。在过去十年中,英国三大主要党派已分别建立了华人分部,分别是保守党华人之友、华人工党及华人自民党。
保守党国会议员候选人何易是一位皇家特许工程师,他提到,保守党华人之友一直不停地邀请他参加活动,而且都是免费的。他每次传送回总部的问题也都能得到及时诚恳的回复。
与此同时,民间政治组织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也顺势而生。这个由律师李贞驹创建的机构,就像是一家民间中心政治机构,与各大华人政治组织及华社各群体紧密联系。同时鼓励华人参加大选投票,并代表华人在英国主流社会发声。
保守党上议院议员韦鸣恩男爵也表示:“我一直鼓励有更多的华人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因为这是让华人声音被主流社会政治制定者聆听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未来几年里,我期望与更多的华裔及机构合作,在英国议会里携手发声。”
今年5月,英国将举行大选,届时华裔候选人能否取得零的突破,使英国议会下议院首次出现华人面孔,从而改写华人参政史,相信也让不少英国华人对此次大选多了一层特别的期待。(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