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移民欧洲不要只盯“黄金签证” 各国也爱技术移民

2015年05月01日 12: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5月1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不久前,殒命地中海的800名难民让欧洲重新检讨自己的政策,不过,欧洲对难民移民却仍然“首鼠两端”——既想摆脱不顾人道的骂名,也想严格控制难民的涌入。多国的反移民政党也已经吸收了较多民意。

  相比而言,在经济增长乏力、“银发时代”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技术移民似乎甚得欧洲各国的欢心。那么,对于偏爱欧洲风情和生活方式的技术移民者,怎样的条件才能获得青睐?

  德国:慷慨又全面 但移民者“不买账”

  德国的技术移民“花样多”且实施时间较早。早在2000年,德国就对IT技术人才有着深深的渴望。只要IT专业人才能在德国找到愿意支付不低于5.1万欧元年薪的雇主,就可以申请居留。

  而到2012年4月,德国颁布了一项被称为欧盟“蓝卡”的高知人才引进方针的法案。人才短缺的行业,如科学家、数学家等,只需达到月薪3000欧元,年薪3.6万欧元即可拿到“蓝卡”。

  该法案还“特别照顾”留学生。《欧洲时报》德国版曾报道,学生在德国学习的过程中,每年兼职的时间从以前的90天延长到目前的120个全天。另外留学生在德国高校毕业后可申请一项找工作签证,这项找工作签证适用于他在德国寻找一份符合自己资质的工作,在此期间他也是可以无限制的打工。

  纽伦堡的就业研究所(IAB)估计,德国劳动力将在2025年减少650万人,到时几乎各行各业的劳动力都面临短缺,因此德国还“想着法子”招揽其他方向的专业人才。北京国际在线曾报道,德国劳动局(BA)2013年拟定了一份名单,内容是官方定义的所谓“缺少专业人才的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非欧盟国家移民可以来到德国工作。名单中的职业包括护理员、水暖工和机电工等等。

  以护理人员为例,该国养老机构到2015年底将迎来150名中国护工,而其中的50人已经开始了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工作。

  从上述的各种法案来看,刚刚转型为移民国的德国拥有全世界最慷慨的移民法之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能延揽人才。

  杭州《青年参考》曾报道,德国绿卡的居住期限一般为2年到5年,相比起其他国家较为宽松的居住期限,这方面大大降低了对人才的吸引。2012年,德国有15.5万个职位空缺。但从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只有2500名来自非欧盟国家的高素质人才移民到德国。

  德国移民专家贝蒂娜认为:“德国政府有很多承诺,但结果总是令人失望。”移民专家赫伯特·布鲁克认为,德国并不像英国那样有吸引力,因为许多移民相信,英语比其他语言更好学。而德国改革的进程仍然缓慢,英语或其他外语水平良好的官员寥寥无几。

  “我们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认为大批高素质工人梦寐以求移民到德国。”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前综合部部长阿明·拉舍特告诉《明镜》周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称,尽管经济实力强大、生活水平高,但德国在吸引世界各地人才时明显竞争力不足。

  荷兰:政策稳定性高 欢迎留学生“变身”技术移民

  “郁金香王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几乎全欧最为稳定,而且手续和流程也较为简便。

  自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荷兰高技术移民是通过在中国境内企业(母公司)在荷兰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并派遣其高管去当地经营管理子公司,被派遣的申请人可以申请荷兰高技术移民项目居留签证,随行家属同时获得居留签证。

  移民荷兰的前五年可享受与荷兰公民基本相同的福利待遇(除了选举权、失业金、救济金及购房零首付和政府补贴的廉价房外)。5年后通过荷兰语融入考试,可以申请永久居留或入籍。

  北京环球网报道,而对于留学生而言,在荷兰就读的中国学生具备合法打工的资格。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全年(12个月)工作,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10小时;或者选择在寒暑假全职工作,最长不超过3个月。

  中国留学生在荷兰的大学毕业后,可以有长达一年时间留在荷兰寻找工作,这一年也被称为“寻找工作年”。这一年中,如果学生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雇主将为其续签居留许可,连续工作满五年后就具备申请“高技术移民”的资格了。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学生在荷兰完成硕士或者博士学业,毕业后的三年内都能返回荷兰,最长可停留一年时间来寻找工作。也就是说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可以自由选择毕业后三年内的任意一年作为自己的“寻找工作年”。部分学生就利用这样一个利好的政策,回国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然后再返回荷兰寻找工作。

  在程序上,荷兰也尽量简化。新华社曾报道,荷兰2013年6月1日正式生效新的移民法,尤其在知识技术移民即“高科技移民”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依据新移民法申请荷兰居留的程序将会变得更加快捷,审核时间也会缩短。

  “新法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雇主必须向移民局申请获得认证担保人资质并缴纳5000欧元的行政费用,此认证担保人资质将永久有效。”荷兰凯拓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事务部总监李琳说,“在雇主获得认证担保人资质后,移民局原则上在两周之内会就员工知识技术移民的申请做出决定,而员工在获得临时入境许可之后,无需另行申请即可自动获得居留许可。”

  英国:表面“无限制”,实则“暗藏陷阱”

  英国技术移民主要采取计分制对高技术人才进行选拔。通过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上一年收入、过往成就和贡献等方面进行计分,评分在65分(28岁及以下申请人)或者75分(28岁以上申请人)以上,有能力在英国找到工作或自谋职业的人才,均可申请英国高技术移民(HSMP:Highly Skilled Migrant Programme)。HSMP对语言没有硬性要求,只要你的语言水平满足工作需要即可。

  上述条件看似简单,但事实上即便申请成功,能拿到的也只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工作签证。一年签证到期前的一个月,申请人可申请延签,得到3年的高技术移民签证。待到四年后,才可申请成为英国永久居留权的居民,才算拿到英国绿卡。第五年起方可申请英国护照,成为英国公民。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登陆英国之后的一年中没有为英国做出纳税贡献,将不会继续获发工作签证。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申请续签将会被拒。

  英国在技术移民上的如此“小气”,让高技术人才难以进入该国。BBC中文网近日报道,新发表的报告显示,大约240万低技能移民进入了英国,占英国低技术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

  而与此同时,英国本土的一流人才却在外流,10个人里有1个已经到海外谋求发展。伦敦大学学院的调查估计,约有470万英国人现在居住在海外。

  法意:投资移民、技术移民“一揽子化”

  广州《新快报》报道,法国技术移民的核心内容可归结为“优秀人才居住政策”。适用对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想要到法国进一步进行研究工作的高水平学生或者专家学者;二、想到法国成立企业、并对此有具体规划的企业家,投资额不得低于30万欧元,要为法国创造至少2个就业机会;三、艺术或运动领域的人才,包括想在法国进行艺术活动的艺术家,或是到法国长时间接受运动训练的运动员。

  申请法国技术移民的申请材料中,原则上必须包括一份劳动合同。此外,物理、化学、管理、金融、统计、会计等专业达到硕士及以上水平,申请时会有优势。

  意大利政府去年3月发布了新的鼓励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的法令,希望有更多的外籍投资者来意投资发展,同时政府为上述人员简化入境手续和申请居留证的手续。

  除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外,意大利政府还鼓励外籍研究人员、学者、学生与意大利私人企业、大学、公共机构进行创新项目研究和学习深造。

  此外,已经在意大利获得硕士学位的外籍学生可以在所在城市的职业管理中心注册,允许他们毕业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工作,找到工作者可以更换成工作居留证。

  不过有评论称,这一法令来的太迟,几年前意大利政府已经在考虑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但是有关法令去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链接:技术移民已过时?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12月曾报道,缘于欧盟长期的经济衰退,那些寻求更好生活和研发条件的移民,十多年来首次不将欧盟作为移民首选目的地。这凸显出欧洲在与美国争夺短缺的技术移民劳动力市场时,所面临的挑战。

  根据经合组织去年发布的国际移民展望报告,2012年,美国新增永久性移民103万,而欧盟28个成员国仅为94.82万。

  更为重要的是,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右翼政党近年来政治辩论都采用日益反移民的基调。无论是英国独立党还是法国的国民阵线,这些排外的政党正在积聚民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人而言,技术移民如今似乎也没有那么“热闹”。80、90年代的技术移民狂潮过后,引入人才的国家和技术移民的人群都越来越趋向理性。如今,财政吃紧的欧洲国家似乎也更青睐投资移民。

  早期技术移民的群体中,会有因为适应不了当地的环境而回国的。但如今的技术人才在申请移民的时候,更多地会考虑移民后的工作与生活怎么办,“现在的移民在办理移民前就已经选择好移民后的生活和工作方向,逐渐走向理性化和个性化。”景程寰球移民资深规划师孟晓辉说。

  孟晓辉坦言,欧洲技术移民目前比较适合在欧洲已经有雇主聘请的人。但其实要得到一份欧洲工作,也并不是登天般难,“英国、德国的雇主都会来中国寻找人才,大部分普通的工作都有雇主愿意聘请”。

  孟晓辉也发现,高冷的欧洲移民政策正在慢慢地被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热门移民国所效仿。

【编辑:吉翔】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