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老华文媒体面对面:媒体人在,媒体就在

2015年08月23日 16: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中国贵阳开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贵阳8月23日电 题:新老华文媒体面对面:媒体人在,媒体就在

  中新社记者 谢萍 刘鹏

  平面媒体从业者、客户端新媒体人、媒体研究者纷纷发表言论,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中上演的论点交锋,显示了世界华文媒体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更凸显华文媒体人的坚持与执着。

  23日,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分为两个分论坛,讨论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转型以及传播力提升,并聚焦“一带一路”和中国故事。

  “我在海外办报办了25年了,很早就知道要转型,1997年我创立了第一个网站,我比阿里巴巴还早。”《澳洲日报》社长黄峰讲述了20余年的媒体之路,他感慨道,无论媒体的形式怎样变化,对新媒体我们充满热情,但如何创造、创新盈利的模式更为重要。

  而这正是在海外打拼的华文媒体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因此引起了华文媒体人的共鸣。

  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就表示“为了生存我们也要做下去”。他强调,海外华文新媒体在打造互联网媒体产品的同时,仍兼具媒体责任、传播效力、盈利模式等多重考量。

  关于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之道,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伟步认为,华文媒体重构少数族群与当地主流社会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传播话语体系。

  他建议华文媒体强化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并整合资源,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联动,实现传播全球化、网络化。同时,利用少数族群传媒的特殊话语权表达利益诉求,拓展华文传媒的话语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纸可能会变成3D打印出来的,可以回收的,而报是一种艺术。”戴上老花镜的美国《侨报》总编辑郑衣德发出了“报还在,纸没了”的感慨。

  他认为报是会永远存在的,但传统媒体已经没有办法坐在云端告诉受众,你们应该怎么样,“我们要排除这种傲慢自大的东西”。他强调,万变不离其宗,新闻媒体最重要的是守门员的责任,要坚持透过专业的视觉,替公众筛选什么是新闻、传闻、谣言。

  紧接着郑衣德发言的是移动媒体客户端从业者、阿根廷《华人头条》的黄琪旺,年轻开放的性格,眩目丰富的PPT展示,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刘小青说:“郑总是老报人的代表,黄先生是新生力量,这个安排让我很有感触。”

  黄琪旺在发言中举例说,“最近有一个笑话:如果遇到了火灾,大家第一件事情做什么呢?是拿着手机跑掉,因为手机里面有很多支付功能。”他还呼吁各国华文媒体共同参与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媒体APP综合平台。

  “作为媒体人,在媒体工作实现的成就感是其他工作难以替代的。”相比于新媒体人快速、跳跃的表达方式,平面媒体从业者、新加坡《时代财智》总编辑宋娓则表现出更加温婉的气质和情怀。她笑着说,“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我还是看好平媒,只要找到精准的定位,我们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作为分论坛之一的主持人,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孙永良最后表示,“两年前我也主持了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新媒体论坛,两年以后感觉大家的危机意识更强了,而可喜的是大家不光是口头谈论,已经有很多人走在了路上”。(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