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网:在美上名校有钱人总有办法 亚裔受限多
中新网3月13日电 美国中文网刊文称,近日,一起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学入学考试作弊案震惊了不少人,其被告人数之多(44人)、持续时间之长(2011年起)、牵涉学校之广(包括斯坦福、耶鲁、南加大、洛杉矶加大等名校)、作弊手法之多(假冒学生运动员、枪手代考、篡改答案等),都属少见。
文章摘编如下:
在美国,靠钱上名校的“正当方法”
在这起事件里,被起诉的人包括两名好莱坞女星——曾主演热门电视剧《绝望的主妇》的菲丽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以及经典喜剧《欢乐满屋》的主演洛莉·路格林(Lori Loughlin)。霍夫曼和路格林都是“望子成龙”跑偏了的家长,花钱把孩子送进了名校。
行贿作弊,这是违法上名校的方法。不过,在美国,确实有靠钱上名校的正当方法。
在哈佛大学被诉在录取中歧视亚裔学生的案子里,哈佛“传承录取政策”的有关数据,被原告“学生公平招生组织(SFFA)”曝光,在2009到2015年间,4664名符合传承录取政策的哈佛申请人中,有34%被成功录取;而普通申请人的录取率,则为6%。
“传承录取”偏向的是两种申请人:校友的子女后代,以及给学校捐款者的子女后代。这两种情况都可以提高学生被录取的几率,但程度各不相同——哈佛认为,在发了录取通知书以后,那些家里有过哈佛校友的学生,更可能接受录取进校读书(出于经济条件、家庭荣誉等因素),因此,偏向这类申请人,通常只是为了提高这种双向选择的可能性。
而如果是捐款人的后代,申请人就可能被选上所谓的“院长兴趣名单”,大大增加录取几率。根据SFFA在庭审时披露的数据,2009到2015年间,有2501名学生被列入“院长兴趣名单”,这部分人的录取率高达42%。
但出于美国顶级院校的历史背景,不管是哪一种传承录取,总体来说,都对白人更有利。普林斯顿大学的前招生官T.H.Rawls曾在《纽约时报》刊文,直呼传承录取是“为白人而设的平权”,因为校友大多也是白人。作为校友后代,的确不能保证被录取。再说,不少校友的子女本身也很优秀,但学校的确会把一部分名额保留给这部分申请者。Rawls说,据他观察,普林斯顿有大约5%到10%的学生,如果不是有传承录取政策,恐怕很难挤进该校。
除了这类精英富有阶层,哈佛对另一类白人也有照顾。根据哈佛招生办主任的证词,学校在筛选潜在录取者时,会将学生分为“白人、亚裔、非亚裔少数族裔、偏远乡村”四大类。“偏远乡村”一类,包括了中部20个州的白人学生。这些州大多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教育方面质量也不高。住在那里的白人学生,进哈佛需要达到的SAT分数线,比亚裔和普通白人学生低70分之多。
不过,在哈佛和其他常春藤院校、以及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被起诉的案子中,在很多情况下,白人和亚裔似乎是站在同一边的。在近年来受关注的有关教育平权的事件中,也包括白人女生费舍尔起诉德州大学的案件。
在原告SFFA于2月提交的有关北卡大学一案证据中,曝光了大量学校招生官不加掩饰的聊天记录,赤裸裸显示出他们对拉丁裔和非裔学生的偏向性,例如“给这些棕色宝宝一个拿奖学金的机会”,或是“我这么费劲,全都因为这是一个双种族(非裔白人混血)的学生”。
多种因素限制亚裔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自从哈佛申诉以来,人们在讨论时,常常以“反平权”来一言以概之,而这也成了反对哈佛申诉者最为抨击的一个点,他们说:“如果没有平权,少数族裔的处境会更糟糕,包括亚裔。”
“反平权”或“反教育平权”其实是一个有些误导性的说辞,这并不能准确表述亚裔的诉求。哈佛申诉发起人之一、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曾解释,哈佛诉讼中,亚裔所反对的,既不是平权,更不是多元化,也不是给予非裔和西裔的优惠政策,而是反对在实施平权法案过程中,对亚裔造成的逆向歧视。
事实上,在哈佛案的诉状中,有一点不常被提起的原告立场:支持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合理照顾。赵宇空说,适当扶持有经济问题的学生,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感,也就是说,用经济而非种族来划分的平权,才是合理的。他还举例说,哈佛录取的很多非裔学生,实际上家庭条件比不少华裔好,如果他们本身得到了足够的教育资源,还因为肤色得到“优惠”,显然并不公平。
因此,准确来说,所谓“反平权”,反的其实是在大学录取上强行实现多元化。美国教育系统确实存在不平等,但其根源是社会经济、资源、阶层等的不平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就开始显现了。
几年前,人类学家薇内思迪·马丁(音译,Wednesday Martin)写过一本书叫《公园大道的灵长类生物》,讲述她和丈夫孩子从曼哈顿下城搬到传统“贵族区”上东区后的生活。里面着重讲了一段她如何拼命把孩子送进私立幼儿园的经历。白人尚且如此费劲,更何况其他族群?很多少数族裔所在的社区,基础教育落后,上私校纯属奢望,公立学校发展又跟不上,师资基建不足。而这些都不是在考大学时靠“照顾”就可以弥补的,充其量,只是掩盖问题而已。
有这样想法的,并不只是亚裔,在纽约市长白思豪取消特殊高中考试、提高西裔和非裔入学比例的改革计划引起强烈反弹后,一位已经在特殊高中就读的非裔学生说:“白思豪没有对症下药,部分社区无法得到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系统的问题。”
种族配额也好,特殊高中改革也好,之前的加州SCA5、或华盛顿州HB 2927法案也好,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亚裔上好学校的比例过高”,需要调节,似乎亚裔也成了一个传统上占优势的族群。
但事实上,亚裔家庭中,接近或低于贫困线的不少(例如纽约市18万亚裔学生,超过58%都来自这样的家庭)。调查显示,亚裔也是上学最“缺钱”的,拥有的经济资源和必须承担的上学费用之间,落差最大。此外,甚至“模范少数族裔”的阴影,也会大大影响亚裔拿助学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