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谷元:澳门华媒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
作者:王谷元 澳门《中葡经贸导报》总编辑
至今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已经16年了。如果你来到澳门就会发现,在那里葡语文化并没有消失,街边葡式蛋挞依旧热销,列入世界遗产的葡式建筑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联系的桥梁,澳门正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而澳门的华文媒体适逢其时,在促进中外交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愿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澳门华报百年历史
有百年历史的澳门中文报,曾开创中国报业之先河。早在1839年,林则徐便翻译英文《澳门日报》中有关粤澳外商活动消息,刊于广州出版的《澳门新闻纸》,成为华文报业的雏形。
由孙中山主笔的《镜海丛报》,1893年7月创办于澳门。该报虽只出版了26个月,但其发行沿海城市,远销吕宋、旧金山、葡国、帝汶等地,对反清思想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897年1月,由康梁维新派主办的《知新报》在澳门创刊,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由于澳门环境特殊,《知新报》言论较内地报纸尖锐,影响力甚大,深受海内外欢迎。
1937年11月,《华侨报》创刊,成为澳门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跨入21世纪之后,澳门中文报业亦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中文周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得仅有50多万人口的小城形成了以《澳门日报》、《华侨报》、《市民日报》、《濠江日报》、《新华澳报》、《力报》中文日报为主干,10多家中文周报群星璀璨的华文媒体新格局。
为中葡交流鼓与呼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后,葡文与中文并列为澳门特区官方语言。葡语报刊、电台、电视及葡文学校等文化氛围,使得澳门在继续保持与葡语国家联系与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003年,澳门配合中央政府在澳设立“中葡经贸合作论坛”,搭建中国与葡语国家双边经贸合作桥梁和服务平台,为澳门对外“窗口”的历史域名赋予新的生命。除了葡萄牙之外,包括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东帝汶等近10来个葡语系国家及地区分布欧亚南美及非洲,这些新兴经济体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互补性强。
10年来,中葡论坛在澳门举行了4次部长级会议。2010年11月温家宝总理与各葡语国领导人聚首澳门,签署了经贸合作行动纲领,并设立10亿美元的中葡合作基金,以支持中国与葡语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去年5月,葡国总统访澳时亦高度赞誉澳门中葡平台的作用。
为适应中葡经贸交流发展,作为当地的专业财经报纸《澳门商报》于2011年6月增辟了“葡语国经贸”专版(每周一期)。该专版及时报道葡语国家贸易信息,对国际市场的分析及经贸政策解读,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市场的积极反馈。
与此同时,《澳门商报网》开设了“中葡经贸”专页,从贸易、投资、旅游、教育、农业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报道与葡语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信息,由于互联网发布及时,传播面广,成为内地商家了解葡语国家信息的重要窗口。
安哥拉驻港澳总领事曾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复苏的该国经济正是中国企业家投资的好时机。报道在上述报网刊出后获得内地省市商贸机构的高度关注,有的主动与澳门中葡论坛联系,寻求商机,了解去非洲安哥拉投资的政策法规。
2013年10月,在中葡论坛秘书处的指导下,《中葡经贸导报》正式创刊。该报配合“第三届苏澳葡工商峰会”,编辑专辑出报48版,为此江苏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安排记者赴江苏实地采访。当记者到访徐工集团时,正遇到巴西客商,从中了解到有关徐工在南美拓展的第一手素材。
在该次工商峰会期间,《中葡经贸导报》除了全程报道外,还协助主办方为中外商家机构牵线搭桥,如巴西世界杯与南京青奥委会结缘,开展文化交流;江苏农业同非洲国家项目合作等。为了使葡语国家人士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葡经贸导报》把主要文章标题或内容概要用葡文在头版刊出,配以丰富多彩图片,受到广大葡语读者欢迎。
开拓创新扩大交流
随着中国与葡语国家经贸文化交流不断升级,传播媒介的作用亦越发重要,实际上充当了公共外交、经贸大使的角色。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令传统报刊媒体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升级换代”,运用网络、微信、手机版等现代技术手段,才能及时传递瞬息万变的经贸信息。于是,《中葡经贸导报》除了纸媒印刷版外,还利用中葡网、微博、微信公号、facebook等平台,以便及时传播信息。
但是,报纸的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如对于投资环境的案例分析,旅游资源图解或某个财经事件的深度报道,在这些方面纸媒可做到图文并茂,更胜一筹。例如每年11月,澳门城区举行“世界拉丁嘉年华”,吸引各国艺术团体参与。对此,《中葡经贸导报》做了精美彩色图文报道,受到读者的青睐。
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南美时提出进一步强化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机制。因此,澳门在原来葡语国家的经贸基础上将扩展至拉丁语国家范围,加上与欧盟、东盟及非洲的历史渊源,澳门中文媒体在国家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愿景中将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澳门华文媒体亦有意与内地传媒及全球的华文、外文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互通信息,互换图文稿件,展开定期交流,组织联合采访,合编专版等,携手推动中外经贸文化合作取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