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多:浅谈海外华文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使命
作者:王多多 新西兰《信报》副社长
—— 从“一带一路”讲起
海外华人媒体的受众是海外华人。从历史上看,华人侨居或移民海外一般是为了逃避战乱或灾荒。现在多数人则是因为正常的经济交流、贸易活动和技术移民。华侨华人对祖国的感情更多地是基于祖国的积贫积弱而盼望中华民族的复兴。现在,凡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可以说华侨华人遍及天涯海角。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约6000万人,他们散居在全球不同的地方,把他们联系起来的就是中国人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正是这种文化上的血缘关系,使得海外的华人顽强的在异族的土地上拼搏生存,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
但是,由于长时间居住海外,加之所在国度的文化背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海外华人耳濡目染,渐渐对中国大陆发生的变化不能有真实的了解和相对明确的认知,长此以往,华人内心对祖国近些年来的发展变化会有一些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包括:语境的模式,语言的模生,环境的陌生,经济发展变化的陌生,政治文化发展的陌生。这就为海外华人媒体提出了新的任务——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祖国的变化及时客观的传递给海外的华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比如,我们国家的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有误解。这些国家的华人同样存在着对我国一带一路的误解。我们海外华文媒体就要多报道这方面的真实情况和历史渊源。要慢慢的从文化上、理念上增加海外华商华人对这个战略的了解,鼓励我们的企业家去那里考察,条件成熟了再进行投资。
此外,需要我们对国际经济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
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国内外形势严峻而复杂,如何化危为机,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新路,考验着一代人的智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正在积极寻找工业和资本的对外输出途径,正在进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改革深化和开放扩大,正在前瞻性地预防或解决一些内外部可能遇到的困局。“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保持适度的中高速增长,打好地缘政治先手牌的重大引擎。将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下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这些历史背景,经济背景的介绍使得华人对祖国正在发生的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事件有着更深的了解。
这种政治的,经济的战略的分析蕴含在平日大量的新闻报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华文媒体具有强大社会文化背景的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
海外华侨华人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尽管有代际和地域的差异,尽管对所在国的文化有不同程度的认同,尽管一些显象的东西在文化融合过程中有所消失,但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根植于中华民族体内深层次的精神却被长期保持下来。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它化为一种民族感情,一种延绵不绝的文化情结。正是这种文化情结,使他们关注祖国或祖籍国的发展,尤其关注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愿意帮助乃至直接参与中国的各项建设。
通过这种参与和关注,逐渐消除隔膜,对于华人的文化消费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总体倾向来看,华侨华人尊崇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爱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保留传统的民俗民风,关注自己的祖籍渊源。同时,也特别关注当下中国发生的一切变化。?所谓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所形成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 与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以文化作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属性形成个体的内群体认同, 是指个体在选择自己所认同的群体时有意识地依据由语言、文化价值和文化习俗等因素构成的文化属性来进行。文化认同主要是指包括一整套标志着文化特殊性的观念系统, 它影响着人们对于生存目的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从国家这个层面来讲,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一整套意义系统。文化认同引导着人们热爱和忠实于文化,从而保存和光大文化, 最终将其纳入个人的价值观这一深层心理结构之中, 因此, 文化认同是一种社会整合、国家整合的巨大的社会心理资源。
所以,我们的一切报道都要基于这样一种角度——它能够给海外的华人提供大量祖国的信息,而不是不相关国家的新闻。这就是海外华人媒体应有的态度,离开了这个原则,任何纯粹客观的报道都是会出现偏颇的。
中华文化向有“传统不辍”的特点,具有非常的稳定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此外华侨有热爱中国热爱家乡的传统,先贤们的言行影响至今;华侨华人社会富有特色,中华文化氛围浓厚。还有华侨华人所在国的种族歧视态度也是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因素。
华侨华人从走出国门的第一步起,即带去了文化上的中华民族因子。华文学校、华文报刊和社团组织构成了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基石,并以此为载体完整地保留了中华文化的浓重色彩。另一方面,他们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融合他国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体现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华侨华人文化。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他们的努力,也为当地社会所接纳。从简单的文化迁移,中经被动的文化同化,再到自觉的文化融合,华人华侨将中华文化中那些既有旺盛生命力、又被广泛认同的成分加以保存,并使其在异域生长发育,在海外得到发扬光大。海外媒体有责任在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中注入更多的自豪感。
多年来,海外华人媒体秉承了这一责任,对中国大陆做了大量的客观全面的报道。世界各地华侨华人认同与文化认同,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华裔的融合进程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为了华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一进程只能继续向前,而且华人文化本身的特性,如适应性强、富有宽容和容忍精神等,也将确保这一进程的顺利进行。
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感说明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同一民族通常都具有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系统、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人们正是在这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中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认同是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软实力”,具有继承性、稳定性、延续性。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宗同文,都崇尚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明确海外华文媒体的担当,把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巨大发展结合起来,把历史上的中国故事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的故事结合起来,让中国这篇大文章在海外华文媒体上开放出更加绚烂的时代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