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2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就像又多了一个孩子
中新网石家庄9月23日电(刘明怡)23日,在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38岁的王海艳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她是河北第20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将救助的是一名身患白血病的6岁儿童,得知此消息,王海艳面带微笑地说,“就像又多了一个孩子”。
王海艳是河北保定晶华学校的一名教师,2012年5月30日在一次献血中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4年5月14日接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她与一名6岁的白血病小患者配型成功,她当即就表示同意捐献。
“在得知配型成功后,我觉得非常幸运,因为很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这么多年都不一定能配型成功,这个几率太小了,通过自己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我觉得很值得。”王海艳说,当后来知道与她配型成功的是一个孩子时,她更加坚定了捐献的意愿。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面对的就是孩子们,同时我自己也是一位母亲,所以我一定会这么做。”王海艳的小儿子刚满周岁,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她将孩子交给奶奶照顾,毫不犹豫地按照采集计划来到医院。
对王海艳采访是在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进行的,她全程一直保持微笑,当记者问她身体状况时,她表示没有什么异样,一切都很正常。
据该医院血液病科医师王文晋介绍,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是通过细胞分离机进行的,将捐献者的血液从一只手臂抽出,由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后,再将血液通过另一只手臂输回体内,时间大约在3到4个小时。
“每个捐献者在捐献之前要打四天的动员剂,增加体内造血干细胞的数量,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轻微的骨头痛或头痛,但随着造血干细胞采集进行,此症状就会消失,对身体不产生任何影响。”王文晋称。
就在王海艳捐献干细胞的过程中,26日即将捐献干细胞的志愿者薛海斌来看望她。今天,也是薛海斌打动员剂的第2天。他自己来到医院,坚决不要别人陪护,他表示对捐献很放心,“一点事儿也没有”。
与王海艳同是保定老乡的河北第19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蒙也来看望王海艳。“我是6月27日捐献的,快三个月了。捐献干细胞后感觉抵抗力都好了。”1989年出生的王蒙笑着说,“以前一入秋就感冒,身体不算壮,今年一点事都没有。”
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工作人员宋丽娟表示,捐献者在捐献后一到两周内身体各项指标就能恢复正常,全程不影响正常生活。“前不久有一个捐献者,捐献完第二天就自己开车逛街去了。”
“回家后,我要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它并不像想象中的可怕,它是很有意义的,呼吁更多人加入进来,传递社会正能量。”王海艳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