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驻村日记:对话村支书·一个山村经济的30年变迁

2017年05月09日 1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驻村日记:对话村支书·一个山村经济的30年变迁
    村支书蒋赤忠召集村民来到烟叶田边开技术指导会。右一为老蒋。 邢翀 摄

  中新网湖北保康简槽村5月9日电 (邢翀)山间若是下雨,往往会下一整天。记者来到歇马镇简槽村的五天时间里,四天都在下雨。豆大的雨点打在地上,气温骤降,让原本清冷的村庄更多了几分寒意。

  早上6点半,天空中还飘着小雨。村支书蒋赤忠召集村民来到烟叶田边开技术指导会。阴天小雨最适合烟叶移栽,也最有必要对村民再嘱咐几句。田地里,一些村民的烟叶苗已经突破地膜,比记者刚来的时候长高了不少。

雨天下的烟叶田。烟叶种植使得简槽村告别贫困。 邢翀 摄
雨天下的烟叶田。烟叶种植使得简槽村告别贫困。 邢翀 摄

  据歇马镇镇志记载,1986年简槽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7元,而2016年已一万余元。正是由于烟叶种植,这个距离镇中心50公里、县中心100公里、平均海拔1350米的偏远村落得以重生。

  为了不耽误村民们移栽,这次技术指导会只开了10多分钟。随后记者来到老蒋家。山间下雨,火炉成了必备。围坐在火炉旁,57岁的老蒋给记者讲述起了简槽村经济的30年变迁。

阴天下雨最适合烟叶移栽。开完会后,烟农们散去。 邢翀 摄
阴天下雨最适合烟叶移栽。开完会后,烟农们散去。 邢翀 摄

  “1990年以前,村民们温饱都难以解决,全靠国家救济。”回想起30年前,老蒋历历在目。当时村里通往外界的全是土路,到县城要两天,有时还要步行。交通极为不便的年代里,大山深处的百姓几乎无人外出,世代居住于此。

  在老蒋看来,正是这样的“与世隔绝”造成长期贫困。之前村里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在“传统方式”下耕种出的“传统作物”产量少,效率低。“老百姓对科学了解得少,甚至不相信科学的生产方式,打下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

一些村民的烟叶苗已经突破地膜,比记者刚来的时候长高了不少。 邢翀 摄
一些村民的烟叶苗已经突破地膜,比记者刚来的时候长高了不少。 邢翀 摄

  80年代末,老蒋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决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退伍时,老蒋也有很多选择。“地方政府觉得当兵回来的见识广,村里也实在贫困,十分需要人才。”于是,老蒋回到村里开始担任村干部。

  火炉越烧越旺,寒意也渐渐消散。老蒋说,当时村干部工作压力大,但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乡之后,老蒋开始带领村里六七个年轻人搞香菇、木耳等土特产,从村里收购后,再卖往广东等地。1990年,市委宣传部进村帮扶,推广良种,改善生产技术,亩产上去了,温饱问题解决了,但经济收入还是不行。

  大山深处,究竟该种点啥?这是困扰老蒋多年的疑问。传统粮食作物肯定不如平原地区种得好;蔬菜虽然能耕种,但对交通要求极高,这对于距离城区偏远的简槽村显然不现实。

  1996年,政府经过试验后,决定联合烟草部门在简槽村推广烟叶种植。烟叶性湿寒,最适宜在海拔800到1500米地方生长。此外,烟叶种植属于订单农业,价格相对稳定。

  于是,老蒋等村里的党员干部开始带头搞烟叶。第一年,他种植了20亩烟叶,亩产200多斤,每亩纯收入近500元,比粮食收入每亩高6倍。1997年,在党员干部们的带头作用下,村民们种植烟叶的积极性高涨,70%的农户开始尝试种植,加之市场行情好,当年的亩产收入也翻了一番。

  夹杂着乡音,老蒋越说越快,眼神中明显流露出喜悦和自豪。2012年,受邻村影响,简槽村开始发展青椒种植。“海拔越高,青椒质量越好,技术要求没那么高,劳动强度较小,适合岁数稍大的村民种植。”他告诉记者,2016年全村种植青椒500多亩,收入达250万元。

  老蒋说,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步改善。简槽村受地形所限,村民居住十分分散,最远的距离集中点有7公里,户与户之间也大约间隔1公里。在发展烟叶的早期,村民们要肩挑担抗地去烟叶收购点交易,距离远的甚至要步行3小时。

  雨声越来越响。去屋后上厕所这一会儿功夫,记者鞋底便沾上了一层厚厚的泥。下雨天,村里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漫长岁月里,水泥公路不仅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更寄托着村民改善生活的渴望。

  2005年,村里修通了砂石路,村民家里多了拖拉机、摩托车,肩挑担扛成为历史;2014年,保康县交通局入驻简槽村定点帮扶,通往镇上的水泥公路完工,村里的水泥路也修了14公里,汽车开始出现在不少村民家中。

傍晚,雨势减小。空山新雨,浸润后的山村宛如新生。 邢翀 摄
傍晚,雨势减小。空山新雨,浸润后的山村宛如新生。 邢翀 摄

  下雨天,老蒋家的院子里摆着三四个大盆接水。简槽村位于喀斯特地形区,地表水严重缺乏。长期以来,70%的村民只能依靠雨天用土坑集水,少数临近山谷的农户才能喝得上山泉水。

  为了改善农户饮水,当地政府2016年投资70万元用于安全饮水工程,将山泉水分散引入农家,已经解决了近500人的吃水问题。

  但记者观察到,通往老蒋老家的路还没修;村里许多农户家都用上了太阳能,老蒋家的水上不去,至今都不能洗澡。

  不过,老蒋还有个更大的担忧。靠山吃饭、靠天吃饭的山村农业发展严重依赖自然条件。2014年,简槽村经历了种植烟叶以来最为严重的冰雹灾害,全村烟叶几乎绝收,出现了大量贫困户。“自然灾害真是老虎啊!”这事儿成为老蒋心中挥不去的梦魇。

  2015年,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人工防雹设备,增加一枚火箭炮,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老蒋觉得,村里还得再搞点别的。群山环绕中的简槽村位于九路寨景区规划范围内,发展旅游业也是他的一个想法。

  采访结束时,已经过了近三个小时。老蒋直呼“从没坐过这么久”,“起身时腿都麻了”。村民居住分散,大山深处的村干部工作靠的是一双腿和一张嘴,有时半夜里村民一个电话,老蒋就要赶过去。

  外面还在下雨,老蒋又要去村委会忙了。村委会所在的集中点正在修建门面房,发展集体经济,也为日后开放旅游业打基础。空山新雨,浸润后的山村宛如新生。(完)

【编辑:于晓】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