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中新专稿>新闻报道

宏观调控:中国经济稳健运行新机制

2000年10月25日 16:46

             示之

   1996年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千名全国人大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会场上那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国家强盛的心声。

  五度春秋将过,“九五”计划执行情况如何?来自国家宏观经济部门的信息表明,“九五”期间,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提前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预计国民经济年均增长8%以上,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已经达到。

  这个速度,不仅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而且经济增长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日前在北京演讲时所说:“如果要我给中国的经济打分,那会是最高分:A。”

  抑制通胀实现“软着陆”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一度出现失序状况,固定资产投资猛烈扩张,通货膨胀迅速攀升,经济运行出现过热警示。面对经济失序导致的种种乱象,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建立宏观调控经济的新机制,依靠市场资源配置和调节功能,以抑制通胀为目标,从整顿金融秩序入手,通过适当从紧的货币政策,达到操控经济有序运行的目的。

  “九五”前期,中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通过综合治理,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然而风云突变,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令中国出口形势异常严峻,促进经济增长的利用外资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等矛盾愈显突出,导致许多企业开工不足,下岗职工人数空前增多,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经济增速一度走入低谷,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

  中国经济遇到了历史罕见的困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滑坡,1998年下半年,中国决定增发1000亿元国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根据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在年初安排发行500亿元国债的基础上,又增发6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重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出现重大转机后,中国预见到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再次增发600亿元国债,支持经济增长。

  近三年的经济运行结果表明,增发国债,是抑制通货紧缩,启动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招妙棋,体现出宏观调控经济的预见性、灵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据专家测算,增发国债拉动1998年经济增长近1.5个百分点,拉动1999年经济增长近2个百分点。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安排的国债投资,确定了既有利于当前启动内需,又有利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原则。不仅保证了实现当年经济增长目标的需要,而且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没有陷入以往重复建设的怪圈。

  [全文3647字,传媒索稿请同中新社专稿部联系电话:68329955—3754 3745 传真:68316637电子信箱:ZhuanGao@mail.chinanews.com.cn]

  



新闻大观>中新专稿>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