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中新专稿>新闻报道

专家提醒防止物价上涨压力过快

2000年11月27日 10:33

             钟文

  在连续三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其它一系列有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令人欣慰的重大转折。

  然而,要实现经济的根本性好转仍然需要进一步克服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北京刚刚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秋季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防止物价上涨压力过快过大是当前宏观调控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专家指出,造成前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困难的通货紧缩问题尚未完全化解,虽然目前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趋缓、投资品价格指数有所回升,但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价格指数变动的趋缓和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部分不是完全由中国国内因素决定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的。

  其次,虽然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国有投资增长率有所回升,但还不能说社会投资已经有效地完全启动起来。社会投资的进一步启动,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政府投资的继续带动。

  此外,宏观调控政策还需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前几年已经开始的政府投资项目中有许多项目还需要后续资金的投入,这些资金有相当部分是需要通过发行国债的办法来筹集的。因此,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确保宏观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

  但物价上涨压力增加得过快过大,必将影响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增长,因此,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宏观调控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另一个方面。此间经济学家认为,目前可能影响价格上涨压力的因素主要有几方面:

  一、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对中国石油及相关商品价格的冲击影响会波及各种中间产品价格上升,造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压力。

  二、在中国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特别是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还有大量事情要做,各地争投资、上项目的“热情”仍然很高。盲目扩大加工能力的倾向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近几年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政府国债投资,这可能产生投资体制改革进展较慢的问题,投融资体制需要改革的某些方面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具有了更多计划经济色彩。这方面的问题在经济的上升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促使价格上涨的因素。

  [全文1387字,传媒索稿请同中新社专稿部联系电话:68329955—3754或3745

  传真:68316637电子信箱:ZhuanGao@mail.chinanews.com.cn]




新闻大观>中新专稿>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