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广告服务 |
|
会考放榜日的迷茫:几万人将加入“双失”行列 2002年08月08日 09:07 中新社香港八月七日电香江漫话:放榜日的迷茫 中新社记者张传熙 又是一年一度会考放榜日。对于十二万多名香港中学生来说,今天是“关键的日子”。因为除了三万三千多人有资格升读中六、大学之外,其余九万多人要在选读其他附属课程、重考或者就业的狭道中徘徊。他们中的大部分,根据估计大约有几万人要加入眼下名字非常盛行的“双失”青年行列:失学、失业。 今年香港经济非常严峻,大批学生离校,有可能令原先二十七万失业者的数字上升,而正因为眼下失业率高企,要找到一份工作并不容易,因此,本次会考放榜更格外引人瞩目。往时传媒的焦点会集中在少数十几个“状元”身上,而今年则大篇幅谈论学生们的出路。特首董建华也在昨天罕见地提前一天,借香港代表团出征亚运会之机,勉励落榜学生“要从失败中站起来”。 对于眼下十七八岁的大批中学生来说,他们无论在就学还是就业上都遇到以往未曾遇到的更大压力。落榜者选择重读再考,也不容易。除了社会只能提供三分之一学位外,读书也越来越难。近年香港会考制度悄悄发生变化,死记硬背未必奏效,考试越来越重真才实学。会考除了引进“平时分”综合平时表现外,考试更增加了“临时性”思考题,考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现时一些大学择生,更看重学生的临场表现,如香港大学年初就开始评估新的择生方法,让申请入读的成绩七优以上学生参加一个讨论,根据现场表现,择优入学,变数更大。 但是选择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原因除了经济不景、就业机会大大萎缩外,更主要是眼下香港正向知识型经济转化,是“优才”吃香的年代,中五毕业,社会给予的空间实在有限。 今年会考生情绪包袱明显加重。学友社放榜辅导热线接到的求助热线中,受到情绪困扰的考生及家长就由去年的百分之四上升到百分之八。而香港青年协会的“会考宽频”,在四月设立热线以来接到七百多个求助电话,比去年明显上升七成七。 青年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他们离校后最初几年的发展,对一生影响甚大。一些学生家长感叹道:“父母失业还可忍耐,而孩子没有着落,到社会上去悠悠荡荡,更令人忧心。” “双失”问题突出,政府正加紧应变。新一届特区政府运作一个多月来,除了推出金融改革措施,强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之外,人们可以见到,在“双失”问题上,政府新招迭出,全力跟进。 最近两周来,香港特区政府加紧处理“双失”,除了推出“青少年就业见习”及“一公司一职位”计划外,目前正考虑推出“青少年北上见习计划”。可以说采取的是“蚂蚁搬家”,设法细啃、分流“双失”庞大群体。关于年底前推出的北上见习计划,据透露,政府正游说在珠江三角洲投资设厂的港商加入计划,首先提供一千个职位。但实际上,这一计划推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目前珠江三角洲普通企业只消花四千元人民币就能够请到一个不错的经理人选,要令港商花同样这笔开支去请一个刚出炉的学生哥,实属不易做到。而对薪金水准较高的香港人来说,没有四千元的收入(按生活水准比较相当于香港的八千港元),在内地工作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完)
|
|||||
|
新闻大观| | 中新财经| | 中新体育 | 中新影视| | 中新图片| | 台湾频道| | 华人世界|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专著| | 供稿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