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北京。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北京常住的外国人达到三四万人,办理过就业许可证的有1.6万人,其中,85%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士。在国内其他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各色皮肤的“洋打工”人数也迅速增加,从全国范围看,已超过6万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
服务行业老外越来越多
日本朝日新闻社的一名著名记者退休后,放弃了国内优厚的择业机会和待遇,只身来到北京当起了外教,开始了他向往已久的新生活。
“洋打工”族的队伍日渐壮大。在京工作的老外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多数,据不完全统计,达到两万人,仅教育系统就有118所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师,其中,长期工作的1000人左右,而短期工作的700人。
近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早期在京工作的是清一色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如今,从事服务业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有些人在大饭店从事门童、餐厨、调酒等工作,有些人从事美容理发等工作,有些人从事教师和演艺工作。2000年,美国护士陆薇家通过了用汉语进行的护士资格考试,成为第一个取得我国执业资格的外国护士。目前,在京担任一家医院助产顾问的她还不时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像陆薇家这样为北京人提供各种服务的外国员工还真不少,在大饭店、理发店、酒吧间和大街上可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北京人将他们昵称为“洋打工”,目前,“洋打工”族的队伍在不知不觉中日渐壮大起来。
根据北京市地税局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字显示,除了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外国专家,现在至少有1万外国人在京工作。去年1至9月份,外国人共纳税11.63亿元,占全市个人所得税近20%。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人事局出台了《北京“十五”期间引进外国智力发展规划》,提出在未来五年内聘请5000名外国专家来京工作,以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要来北京工作
2001年7月8日,与国内万众瞩目的高考一样,8万老外在海内外的数十个考点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外国人称,参加“中国TOFEL(托福)”考试,是登上通往中国的一座桥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1993年设立时,参加考试的人数才1.26万人,短短的7年时间,一下子飙长至8万人。有专家分析,这么多人参加考试,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近年来“风景这边独好”和对外开放的加快,国外的企业与中国的业务大量增加,一些大的公司和机构大量进入中国,给这些既懂自己国家的语言,又懂汉语的老外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北京不断加大引进国外人才智力的力度,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已有158家跨国公司“登陆”北京,像微软等大公司还在北京设立研发机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高技术的外国专家也来到北京。
零点公司曾在北京以街头拦截方式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7.4%的外国人表示,最喜欢的中国城市是北京。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些外国专家放弃优厚的待遇条件,选择北京?
在来自德国、在一家计算机公司打工的瑞恩先生的眼中,北京就是“美丽”的代名词。他说随着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北京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他希望北京成为他事业辉煌的地方。
在《北京周报》社担任改稿专家的路易斯·卡提欧来自加拿大,已在北京定居,他说如果可能的话,他愿意一直生活在北京。吸引他的是这个城市的热情和人们积极向上的气质。
来自美国的瑞特先生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他到北京已经有3年了,就连去年的圣诞节他都没有回家和亲人团聚。他说他们一家人都是中国迷,如果妻子身体健康,他就会把她接过来一起住。
为了美丽的城市,为了理想,为了生活,许多本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来了。
对北京贡献不小
这些外国朋友为北京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就是外国专家辛勤工作的见证。小汤山农业园一直将引进国外智力作为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几年来,园区先后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引进一系列高新设备,规模逐渐扩大,法国大型连栋自控温室、日本无土栽培、美国智能化灌溉、国际太空良种等世界先进技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荷兰花卉、日本瓜果、以色列蔬菜、欧洲鲟鱼、非洲鸵鸟等国际优新品种也得以引进。农场每年定期聘请日本专家来农场指导技术,进行日本“密龙果”、草莓以及以色列番茄等特种瓜果菜的栽培。日前,北京市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式挂牌为“引进国外智力成果推广示范基地”。
像这样的例子还不少,首钢日电每年聘请16位专家来京工作,使企业的芯片生产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一位来自英国的博士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开发出了“磁性纳米催化剂”新技术。
两万人太少了?
有一项数据认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其常住的外国人一般占到总人口的5%以上,北京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两万“洋打工”,还是一个有待壮大和发展的队伍。
与两万人这一个数字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目前北京拥有的人才总量已经达到180万人,北京市人事局局长认为,北京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但是这些人力资源都是国内的资源,可以说,北京市的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还有待开发。
据北京市旅游局有关人士介绍,到北京来旅游的人数在不断增多。2000年,入境旅游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外国人来华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在过去的五年中,到北京的外国游客先后达到1203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八成以上。来玩的人多,真正想留下来工作的人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这也是北京目前不得不面临的尴尬。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应当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方针来抓。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已经在积极向这方面靠拢。北京将逐渐树立“大人才”的观念,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吸引海内外优秀和顶尖人才。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外国专家局合作签订了协议,通过聘请外国专家、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这是北京市做出的积极有益的探索。
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十多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的专家熊梦认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华、来京工作,这对弥补国内一些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促进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都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现行的外国人就业许可制度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在人才的国际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应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国内人力资源为本,以合理引进国外人力资源并有效整合国内、外两种人力资源为出发点,在系统、深入调研并进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更清晰、有具体指导作用和可操作的外国人来华、来京就业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指导建立和完善外国人就业通过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和运作的机制,减少用人单位对国外人才选择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同时,要进一步改进外国人就业管理的运作流程,给外国人就业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经济日报》9月2日 作者:梅绍华 戴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