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九月九日电题:两院院士沈志云:应尽早开工修建京沪高速铁路
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当务之急是走出磁悬浮的误区,停止在采用轮轨高速铁路还是磁悬浮高速列车问题上的无休止的争论,以尽早确定技术方案,尽快开工修建。”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今天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对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方案面临争论不休的状况深表忧虑,并发出强烈呼吁。
沈志云院士是著名的机车车辆专家,主持建成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于一九九八年主持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磁悬浮高速列车和轮轨高速列车的技术比较和分析”,结论已上报国务院。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当前的主要障碍,是在技术方案选择上争论不休、举棋不定!”沈志云介绍说,本来采用轮轨技术的可行性报告,一九九七年底即已完成,并经国务院办公会议首肯,但一九九八年科技界有人提出采用磁悬浮高速列车,从此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争论,无法统一认识并直接影响国家决策。
沈志云指出,国外几十年磁悬浮列车研究的结果,至今仍无一条线路投入商业运行,“哪怕是短距离的低速磁悬浮列车,也没有工程化的实例。中国一千三百多公里的京沪线要马上采用磁悬浮技术,任何具有工程实际知识的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磁悬浮列车无疑是一项新技术,应当积极研究、试验。沈志云认为,即将建成的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也只是试验线,并非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的示范线,因为京沪高速铁路为城市间长大干线交通,与属于市内交通的浦东磁悬浮铁路有本质差别。另外,京沪线如果采用磁悬浮列车,“仅磁悬浮本身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和论证,‘十五’期间也无法完成,而国家已明确规定,‘十五’期间要开工修建京沪高速铁路。”
这位专家因此建议采用成熟的轮轨高速铁路技术尽快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他说,铁路的四次提速、十五年来围绕高速铁路完成的两千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工业上和工程上的充分准备,使中国早已具备开工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能力。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更增加了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迫切性和有利条件。
沈志云表示,时速三百至三百五十公里是地表稠密大气层中干线高速交通的最佳经济速度,京沪高速铁路可按时速三百五十公里设计,列车按时速三百公里运行,京沪直达将仅需五小时,接近航空全时。京沪高速铁路还可分段修建、提前运行,并与既有铁路连网,跨线列车可直接通过高速线,充分发挥高速线的功能。
京沪地区包括三市四省,面积虽仅占全国的百分之六点四,但人口、GDP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五和三分之一。沈志云称,京沪两市均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沿线城市化进展迅速,急需解决符合本世纪要求的现代化交通大通道问题,而唯一能担此重任的是具备快速、量大、安全、舒适、准时、节能、环保等优势的高速铁路。
他希望中国社会各界排除偏见、走出误区、统一认识,采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轮轨高速铁路技术,尽早开工修建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京沪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