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9月12日星期四
rayapp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陕西吴旗县私人非法采油猖獗 行长局长参与其中

2002年09月11日 19:54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消息: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今日报道: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吴旗县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蕴藏着比较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公司长庆油田依法登记的开采区域。但是,近一段时期,这里竟然出现了许多非法的私人采油井。

  报道说,吴旗县长官庙乡共有400多口油井,其中非法私人油井竟有100多口。据初步估算,一口非法私人油井每天大约出产1.4吨原油,一年下来,油井主人至少能纯赚60多万元。石油带来的财富让少数人富了起来,但作为革命老区的吴旗县的农民却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甚至不少村民的耕地、林地被这些个体油井占用后,连起码的占地费和损坏树木的赔偿费都不能拿到。由于地处山区,这里的农民本来人均耕地就很少,没有了土地的农民连赖以生存的口粮都没有了保证。同时这些个体油井非法开采石油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地山上的树木和植被被严重破坏,一些个体油井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发生原油泄漏,有的甚至把采油废水直接排到河流中,使当地本来就十分珍贵的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这些个体油井在非法开采时,根本不注意对油田整体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一些原本可以开采七到八年的油井,在滥采两三年以后,就已经没有了开采价值。

  报道说,对于吴旗县非法采油活动的猖獗,国家有关部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多次下文,要求给予严厉打击,但直到现在,这些个体油井还在进行非法开采。记者在暗访时还发现,当地的少数领导干部如县农业银行行长、县粮食局局长等竟然也参与到非法采油的活动当中。

      《焦点访谈》:“私采小油井”探秘

  陕西省的延安地区吴旗县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且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依法登记的开采区域。但是近段时期,这里竟然出现了许多非法的私人采油井。

  记者(黄剑):观众朋友,长官庙乡是吴旗县石油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在我们站在长官庙乡后面的山上,看到在长官庙附近的前后山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采油井。

  一眼望去,我们就在这里数出了20多口油井,据当地的村民说,这里还只是长官庙县附近众多油井中的一小部分。

  村民:现在长官庙这个地方方圆不到10公里起码就有400口井。

  走进这些采油井,记者看到,每口油井边上都竖立这样一个牌子。起初我们以为这些油井都是吴旗石油钻采公司采油二厂的,可是仔细一问才发现,这些油井中居然有不少是个人的。

  记者:你们老板是……

  村民:齐伟。

  记者:这个井是谁的?

  工作人员:这个井是齐永亮的。

  记者:他为什么要挂到二厂呢?

  工作人员:这个油井不是不让个人开采嘛。

  记者:产权是个人的还是二厂的?

  工作人员:产权是个人的。

  原来,这些油井虽然挂着吴旗石油钻采公司采油二厂的牌子,但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由私人开采着。

  记者:这附近一共有多少口私人的井?

  工作人员:这个地方是60口。前段时间我给他们做报表,我们是二大队,总共分四个大队。

  记者:你一个大队就管60口个人井?

  工作人员:我们这个大队比较多,其它队就只有20、30口井。

  这样算来,在吴旗县长官庙乡附近的400多口油井中,至少有100多口是私人油井。石油是我们国家高度控制的战略物资之一,我国《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严禁个人开采石油资源,而我们看到的这些油井不仅有许多是个人非法开采,而且都处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依法登记的开采范围之内。

  员工:长官庙,还有庙沟,这些区域都是我们在国家注册依法登记的区域,只有我们才可合理合法去开采,不允许乱开滥采。但是今年以来,这个地方私自乱开滥采,已经达到了几百口井。现在这个情况已经给国家的石油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按现在的日常油价算下来,一天要造成1700多万元的损失。

  国家宝贵的石油资源每天都在大量的流失,而这却使一些非法个体油井的业主迅速暴富起来。

  工作人员:一天能产个一方五六。

  记者:是纯油还是带水的?

  工作人员:纯油。

  记者:纯油一方五六?

  工作人员:大概是一吨三四。

  记者:一吨四。一吨按多少价钱发出去?

  工作人员:价格是一千四百多。

  现在我们来算一笔帐:以这口井为例,每天出产1.4吨原油,一吨原油的价格是一千四百多元,油井的主人每天就有一千九百六十元左右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是70多万,除掉一些开支,至少每年也能纯赚60多万。而像这样的油井在吴旗县还是属于产量较低的油井。

  记者:你这一天产油产多少啊?

  工作人员:一天产油六方多。

  工作人员:这个井的成本已经回来了。井是2001年买的。

  记者:2001年到现在,一年半就把本钱捞回来了?买井花了多少钱?

  工作人员:145万。

  记者:一年半就赚回了145万?

  工作人员:145万的成本已经回来了。

  石油带来的财富让少数人富了起来,但是作为革命老区的延安地区的吴旗县的农民却没有因此而得到什么实惠,甚至不少村民的耕地、林地在被这些个体油井占用后,连起码的占地费和损害树木的赔偿费都拿不到手。

  村民:你说群众有什么好处?现在有些九几年的征地款现在都不到位。

  由于地处山区,这里的农民本来人均耕地就很少,没有了土地的农民连赖以生存的口粮都没有了保证。同时这些个体油井非法开采石油也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为了开采石油,按照规定,原本应该进行封山育林的山上被纵横交错地开辟出了许多条简易的公路。山上的树木和植被被严重破坏,每天来来往往的运油车辆都要掀起大量的尘土,一刮风,满山遍野除了黄土什么也看不见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个体油井经常会发生原油泄露,使这里本来十分宝贵的水资源大多被污染了。

  村民:最近这三四年以来,钻采公司和联合公司在上川这儿打井,这道川几乎延伸到这里来,常年几乎都往这流油。

  记者:这水现在还能用吗?

  村民:不能用,不能用。人畜啥的,连地都不能浇了。

  记者:浇地都不行了?

  村民:不行了,这里的人连烤烟都不种了。几乎两年都没有种烤烟的了。不能浇,一浇就死了。

  除了把原油和采油废水直接排到河里,在吴旗县的薛岔乡,记者还发现了一个石油废水处理厂,但是这个废水处理厂不仅不能净化污水,相反还成了一个主要的污染源。

  记者:臭啊。

  工作人员:废水放在这里,沉淀上五、六、十几天就可以了。

  记者:在这里沉淀就好了,不经过别的处理了?

  工作人员:没有办法处理。

  记者:要不要进行什么净化、脱油?

  工作人员:这里边没有。

  记者:放这儿沉淀十多天就流到河里去了?

  工作人员:有些群众连地都种不成。将来花的代价要比抽油的代价高。

  个人非法开采石油,既造成了国家石油资源的大量流失,也让当地的群众深受其害。在吴旗县非法采油活动的猖獗已经有了不少的年头。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多次下文,要求取缔非法油井。但是记者暗访发现,不仅这些个体油井还在非法开采,而且当地的少数领导干部也参与其中。

  记者:能找到老板吗?

  工作人员:到县上农行。

  记者:县农行找谁啊?

  工作人员:找赵玉军赵行长。

  记者:这个井是行长的?

  工作人员:行长的。我们都是亲戚。

  记者:你是他什么亲戚啊?

  工作人员:我和他是“挑担”,我的老婆和他的老婆是亲姐妹。

  记者:哦,这样。

  这位赵行长的“挑担”把行长的手提电话号码写给了我们。为了核实这个油井究竟是否真的是赵行长的,记者来到了吴旗县农业银行。

  记者:请问赵行长在吗?

  工作人员:赵行长不在。

  记者:他到哪里去了?

  工作人员:出差去了。

  记者:他的手机号码能给我吗?

  工作人员:13700218588。

  尽管赵行长不在,但是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赵行长的“挑担”和县农业银行给我们的手提电话号码却是一模一样的。于是,我们以买井人的身份拨通了赵行长的电话。

  记者:喂,您好,请问是赵行长吗?我昨天到了长官庙的一个井里看了一下,我们想到这里买两口井,找您联系对吗?

  行长:嗯。

  记者:这样的话,你看什么时候我们能见一面啊?

  行长:你是干什么的?买井?

  记者:对,买井,我看你那个井还行。我想跟你什么时候谈一下。

  行长:我现在出差了,我到延安去了,我得三四天返回来,等我返回来就行。

  赵行长我们没见到,但是赵行长有油井我们却是可以肯定的。另外,记者以同样的方式还了解到吴旗县粮食局局长段云德也有自己的采油井。

  记者:你跟段局长是什么关系?

  工作人员:他是我姨夫。

  记者:你能否让段局长过来一下,过来我跟他谈。

  工作人员:他说现在忙。

  我们再三提出要和段局长见面谈买井的事,但是他一直不肯露面。只是通过他的外甥遥控指挥。

  工作人员:他刚刚说了一下,你刚才说的价格还差得远,差得远,最起码要50万。

  记者:你让他过来我们好谈。你打电话跟他请示一下,说个价。

  直到当天晚上九点多钟,迟迟不肯露面的段局长终于相信我们确实是想购买他的油井,这才来到宾馆跟我们见面。

  段云德:我过去是搞石油的。

  记者:你原来在石油公司?

  段云道:钻采公司。

  记者:当什么呀?

  段云道:副经理,现在在粮食局当局长,一把手。

  记者:那你懂啊?

  段云德:我当然懂。

  记者:那你的井,你觉得多少钱合适?

  段云德:大概在55万左右。

  记者:55万?

  段云德:一年产上40吨油,有的能产上50吨。我这样算,产上40吨油就是40万,对不对,一年就赚40万,这是暴利啊!

  据专家介绍,鄂尔多斯盆地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区,这里的油田都属于特低渗透型油田。开采的过程中技术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是这些个体油井在非法开采的时候,根本不注意对油田整体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一些原本可以开采七到八年的油井,在滥采了两三年以后就已经没有开采价值了,而这样的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制止,看来是有原因的。


 
编辑:张炜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