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
rayapp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光明日报评论文章:我们不需要“诺贝尔情结”

2002年10月18日 10:44

  中新网10月18日电光明日报今天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我们不需要“诺贝尔情结”》,对具有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奖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对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诺贝尔奖”,我们大可不必有什么‘情结'”。

  该文全文如下:

  10月7日至11日,今年度的诺贝尔奖相继公布了,正如以往一样,大多数的奖项都被西方国家获得。

  诺贝尔奖已有百年历史,以其崇尚科学、奖金高昂、授奖严谨而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科学奖项。全球许多科学家都为能获得诺贝尔奖而荣光,以至于出现了“诺贝尔情结”的说法,许多国家和学校、机构甚至以有没有,有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衡量科学水平高低的尺度。

  回顾诺贝尔奖设立的历史,从自然科学的奖项上来说,获奖的科学家多达数百人,这些获奖者都是这些基础学科的带头人,正是有了他们的卓越贡献和不懈努力,推动着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拓展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然而,事物也存在其两面性。在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世界发展了,诺贝尔奖却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首先,诺贝尔科学奖涉及的学科领域有限,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学之突飞猛进,新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而诺贝尔奖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学科分布过于严谨和单一。很多人认为这不符合诺贝尔遗嘱的精神。一些专家认为,诺贝尔奖的评选往往过于保守,获奖成果明显滞后。诺贝尔奖大都是奖给十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科学发现或理论突破。比如,美国科学家鲁斯发现过滤性病毒是引发癌症的一种原因,在他公布有关理论55年后,于1966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此时他已经87岁高龄。还有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维克里,他创建自己的理论时才刚过而立之年,得奖时已过82岁,幸亏他是在宣布获奖3天后去世的,如果他在获奖宣布前去世,不知评委们该如何处理,因为按评选规定,诺贝尔奖只能发给在世的人。

  其次,现代科学研究方式与一个世纪以前已经大不相同,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科学的研究是多学科的集体行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密不可分。一项重大的发现往往是许多学科科学家或者几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把获奖者限定在三人(诺贝尔科学奖规定每个奖项每年最多奖励两项成就三人),当然就会使不少应该得奖的人得不到奖。据报道,中国在上世纪60年代率先合成出人工胰岛素后,瑞典评奖委员会也曾愿意把诺贝尔奖发给中国的科学家,但是中国方面提出的得奖者名单是一个小组,多达14人,这是不符合诺贝尔奖评选规则的,瑞典方面曾与中国方面有过交涉,但中方不肯更改名单,此事便被卡住了。所以,后来有一种说法,“中国科学家曾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第三,即使在诺贝尔所定义的狭窄的“科学”范畴之内,也有许多杰出成就由于僧多粥少而难免挂一漏万,或种种非科学的原因造成该得奖的没有得,而不该得奖的却得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获奖并不是因为创立了相对论,而是因为创立了光电效应理论,后者尽管也是重大成就,但就科学意义而言远不如前者。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赖斯大学教授斯莫利在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后,也曾公开表示,他的成果并不是他本人独立完成的,而是和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的,他为小组的其他两位成员没有被列入获奖名单而深感遗憾。

  诺贝尔奖百年来的威望,得自其物理、化学、生理医学等自然科学项目评奖过程和条件相对客观,得奖的都是无可非议的科学大师。但是,就诺贝尔文学及和平奖的评选来说,却无法避免各种主观的文化观念和政治因素主导的影响,国际社会对其评选的权威性和客观性,评价日趋低下。尤其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定,主观政治因素的成分更大。一个简单事实是和平奖五人评奖委员会由挪威议会选出,这些评委都是吃政治饭的政客。今年的和平奖颁给了美国前总统卡特,据说其原由是为了向“好战的布什政府”表示抗议。在前些年,和平奖甚至还授予西藏分裂势力头领达赖喇嘛。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也是如此。评奖委员会由清一色的欧洲人组成,参加评选的作者的作品必须要求有传神的西方语言文本,要符合西方文化和政治价值的取向。评奖委员会一位成员就曾公开宣称“诺贝尔文学奖现在仍是一个西方的奖”。所以,在文学奖获得者中,出现雇用大量“枪手”为其创作作品的作家,出现用西方的文字创作作品咒骂自己祖国的作家,出现靠关系拉奖的作家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对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诺贝尔奖”,我们大可不必有什么“情结”,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有许多有趣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释,有许多改革的事业需要我们去完成。

  作者:石河 来源:光明日报10月18日


 
编辑:叶晓刚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