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3日星期三
rayapp涓嬭浇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毛泽东故里韶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2002年11月13日 06:45

  中新社韶山十一月十二日电题:毛泽东故里韶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董祺白祖偕

  得力于经济发展,借助“红色寻根旅游”,毛泽东故里韶山村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一代伟人毛泽东故里韶山眼下正秋高气爽,丹桔飘香。农民毛远明居住在韶峰脚下的一幢二层小洋楼里。平时难得欢聚一堂的一家七口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关于中共十六大的电视节目。

  刚买轿车搞起出租生意的大儿子毛世华也特意为自己放了假,将他心爱的夏利小汽车停放在小院前坪,格外显眼。见记者来访,今年已五十三岁的女主人沈美中一边看电视,一边和记者拉起家常。她高兴地告诉笔者,五年前,她家种上了大棚蔬菜,前年盖起了二层小洋楼,今年大儿子毛世华又买了小汽车干起了出租,喜事不断,生活真是一年一个样。早几天,她和乡亲们商量,党的十六大召开时一定要收看电视,多了解党的政策……兴致甚高的女主人似乎收不住嘴。

  地处湘中腹地的韶山,因哺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世人皆知。一九二五年,这里曾诞生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韶山支部。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韶山这个拥有一千二百多人的小山村,仍然是“人多田少,产量不高,常常吃返销”。翻身做了主人的农民生活并不富裕。

  “曾被誉为中国农村窗口的韶山村,人民生活水平在最近五年得到了迅速提高。”同行的中共韶山市委书记刘建业告诉记者,韶山村人均纯收入现已达到五千二百元人民币,全村四百七十户人家,百分之九十的村民住上了红砖楼房,电视、电话入户率百分之百,就是手机、电脑、小汽车也已进入韶山寻常百姓家,韶山村已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刘建业告诉记者,韶山人民生活的改善得力于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纯朴善良的山村人民认识到这里独特的人文优势,发展起旅游产业。而韶山“红色寻根旅游”的发展,又大大带动了餐饮、运输、纪念品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近五年的建设,韶山旅游环境不断优化,已成为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世代以种植业为生的韶山人尝到旅游经济的甜头。据了解,以旅游经济为龙头的韶山第三产业已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十七。

  沈美中的小儿子毛世峰告诉记者一个故事:一九七二年,为了补贴家里的油盐钱,沈美中将自家的几个鸡蛋偷偷地卖给游客,被当时的公社干部知道了,不仅卖鸡蛋的一块二毛钱被没收,而且还被“割”了个资本主义的“尾巴”。没想到二十年后,自己搞餐饮、哥哥跑运输,两兄弟相继从事韶山旅游服务业,“这‘尾巴’没割掉,生活却越来越富了!”

  打道回府,我们对毛远明一家的幸福生活羡慕不已。刘建业却说,“像毛远明一家年收入近五万元的农户在我们韶山村确实算不了什么,比他家富裕的人有的是呢!”(完)


 
编辑:余瑞冬

相关报道:中新社各地记者现场特写:韶山村的欢笑(图) (2002-11-09 16:55:02)
          图:韶山村民收看“十六大”盛况 (2002-11-08 19:33:44)
          韶山将恢复到一九五九年毛泽东回去时的原貌 (2002-08-09 05:00:00)
          韶山的变迁——从革命圣地到旅游胜地 (2001-06-16 21:55:54)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