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远远望去,它犹如一条巨龙横卧,42米的身长,340吨的体重,被276个地脚螺栓紧紧的牢固在钢筋混凝土的基座上,让人们从它那庞大的躯体中感受到了巨大威力。它就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素有“亚洲第一龙”美誉的某型抗爆激波管。今天科技日报题为《科技铸造“打赢”之盾》的报道披露了这项成果的研发过程,并指出这项科研成果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报道说,现代战争,核武器是威力巨大的攻击性武器,空气冲击波则是其最主要的杀伤破坏因素,在冲击波和地冲击的作用下,拦江大坝会不会崩溃,地下洞室会不会坍塌?竖井中的导弹会不会损伤……这些答案可以通过核试验获得,但是不可能每搞一次试验就放一颗原子弹。因此,寻求模拟核爆炸冲击波成为防护工程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
模拟核爆炸谈何容易,首先需要寻求一种非核爆高压能源。高压放电可以产生高压能源,但做一次试验需要半个中等城市停电;高压空气可以作为高压能源,但压力远远满足不了上千公斤的指标;氢和氧混合爆炸可以产生高压能源,但又非常危险;国外大型激波管一般都采用锥形炸药作为高压能源,但成本昂贵。解放军某科研所的科研人员们既不照搬国外经验,也不承袭国内常用的能源手段,先后用3年时间对中国100多种火药逐个进行不同口径的密闭爆发试验,最后筛选出三种火药作为高压能源,创造了小装填密度火药为抗爆激波管驱动能源的先例。
有了高压能源,就需要相应的试验设备。当时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技术严密封锁,甚至一些外国专家扬言,没有他们提供的资料和技术援助,中国不可能搞出这种尖端的设备。花费了几代科研人员的心血,用了23年时间,中国终于完成了这一世界性课题的研究,使中国跨入了世界上拥有大型抗爆激波管的少数几个先进国家的行列。消息刚刚传出,世界防护工程研究界为之震动,某核大国的专家们更是感到震惊,惊叹这是一个奇迹,称赞中国军人是善于创造奇迹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