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购车“疯狂”潮头退去 2011年是否还能再火热?

2011年01月06日 15:1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虽然去年12月的产销数据尚未出炉,但是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800万辆已无悬念,不但连续第二年稳居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还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汽车年销量最高1700万辆的纪录。2010年的中国车市,可以用“相当给力”来形容。

  然而,去年12月23日,饱受交通拥堵之苦的北京市终于亮出治堵系列政策,加上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以及关于“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均到期停止执行,持续已久的车市“唱空”之声终于变成了现实。被兜头浇了一盆政策“冷水”的中国车市,今年会如何演变,成为业界及消费者最关注的话题。

  购车“疯狂”潮头退去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车市退潮的迹象已经显露出来。在限车政策这剂猛药的作用下,北京车市在经历了24小时最后的疯狂后归于沉寂,需要购车的消费者和经销商一样,都在等待着第一次摇号。而在上海的一家东风日产4S店,店经理也表示,元旦假期来店看车的人比去年元旦减少很多,比上个月更是相差甚远。看来1.6L及以下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取消,还是对消费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当然,这位经理也表示,北京的限牌政策对上海其实没有影响,估计过了1、2月的淡季,车市仍会逐渐好起来,毕竟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对于购买10万元左右小排量汽车的消费者来说,购置税恢复10%后将增加2000多元左右支出,但与销售商动辄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优惠相比,购置税提高不足以影响明年车市。

  车市在2010年岁末达到高潮,不少车型一车难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老百姓对急速上涨的物价的担忧,二是车市政策的不确定性。就目前来看,由于去年年底争抢政策“末班车”引发的疯狂购车潮,在很大程度上提前释放进而透支了今年的消费需求,对年初车市造成不小的影响。去年12月份市场放出的巨大销量将创造历史,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未来有可能不会被攻破。2011年的前三个月份,有可能成为车市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淡季。

  车企保持谨慎乐观

  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和汽车下乡政策,是国内汽车市场这两年“井喷”的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和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不会再保持30%的高歌猛进,增速会降至10%。一方面这些优惠政策到期自动中止,可能抑制销量增长;另一方面部分需求已在2009-2010年提前释放。同时,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改革很难在今年有实质的突破,新的购买力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

  由于给汽车消费带来巨大刺激作用的购置税优惠等政策退出市场,未来的市场走势存在很大的变数。但在2010岁末的广州车展上,部分厂商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是对今年车市持普遍乐观态度。

  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丁磊认为,整个中国汽车的消费势头不可逆转。中国人口的基数很大,所以还是会有一个绝对量的增长,汽车消费已经是国家拉动内需的一个主要支柱。尽管各地政府会出台一些限制措施,但是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增长还是存在的,增幅相对会有所放缓,估计在15%左右。上海汽车副总经理蒋峻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刚性需求,包括家庭首购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因此上海汽车对于今年的汽车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估计明年汽车市场大概增长14%~15%。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安显林表示,虽然在年初大家不太看好今年车市,但他认为今年的车市不会差,因为未来中国车市还有十年以上的增长期,今年的车市起码能再增长10%以上。东风柳汽销售公司总经理姚利文表示,房地产、汽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在对房地产的调控没有放松的情况下,另一大产业汽车的发展估计不会受到很大的压迫,他估计今年有20%以上的增长,新车销量预计突破2000万辆大关。

  今年车市竞争加剧

  缺少了国家政策的力挺,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的2011年中国车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些业内分析人士给出了预测。

  从2002年市场井喷至今,国内汽车价格总体趋势都在往下走,虽然其间不乏原材料上涨、国际原油高企等不利因素挑战。2011年的车价仍会继续走低,随着车企大幅扩充产能的释放,2011年车市竞争的激烈程度要高于今年,价格竞争也将加剧,车价整体降幅将更大,而这也将压缩车企的利润率,考验每个车企的经营水平。

  去年国内四次调整成品油零售价,将油价推高到了每升7元以上。2011年,油价继续攀升已成定局,只是涨幅高低不同而已。油价的继续攀升,显然将可能使普通购车者的决心产生动摇,或者对车型选择产生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仅仅一年前,“性价比”还是家庭购车关注的第一要素,2010年,“油耗”已经升至第一,成为购车时最受关注的环节。2011年,更多的小尺寸、小排量车型涌入市场,更能游刃有余地应对高油价、高税收、停车难、堵车等诸多挑战。混合动力、电动车、涡轮增压等一系列能够降低燃油排放的新技术将更广泛应用到各车型上,相关部门的补贴政策也将更具针对性。(刘朝晖)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