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号限行仅仅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在经历了半年的治堵后,甘肃省兰州市有关官员不得不承认,眼下,兰州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拥堵的办法。
尾号限行:见效最快、失效也最快
兰州是国内西部城市中少有的拥堵之城。
兰州,南北皆山,黄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得兰州城区东西长,南北窄,人口高度集中于城关、七里河两区。
据统计,在城关区繁华核心区,人口数量超过了60万,但人均占有面积仅为30平方米,与国内的人均占有80~100平方米的城市建设标准相比,该区域的人口密度已经严重超标,相应的土地负载量也早已超过负荷。
近年来,兰州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1999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1.4万辆,截至2011年1月1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0万辆大关,10年间增长了近3倍。
此外,受地理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限,兰州城区道路交通基本上是平面混合交通,城区规划道路目前仅建成46.46%,车多路少,城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比较脆弱,道路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由于中心城区主要干道、高峰时间交通流量已达到饱和,兰州全市80%的车辆聚集在城关区,交通拥堵让城区不堪重负,形势十分严峻。
在过去的一年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热力管网改造等重大工程的开工建设,加剧了这座城市的交通拥堵,令市民出行严重受阻。
在兰州城市中心东方红广场西口,每天上午8点—9点,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车流让这个十字路口成了“肠梗阻”。1月19日上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亲身体验了这一“拥堵”的滋味: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公车在纷乱的穿插中一个车位一个车位地移动着,不足500米的路口竟然要排队十几分钟才能过去。西关十字、双城门、滨河路、西站等,随处可见排成十里长龙的景象。
去年7月兰洽会期间,为了保障通行,兰州市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效果良好。在此背景下,“交管部门向市政府建议,对本市所有机动车和长期在本市行驶的外地号牌机动车实施按车牌尾号限行措施,削减交通总量。”兰州市交警支队大队长李青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最终,兰州市政府采纳交管部门的建议,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对兰州市所有机动车和长期在兰州市行驶的外地号牌机动车实施按车牌尾号限行措施,每日限行两个尾号,每车每月限行6天左右。限行范围只限城关、七里河两区中心城区道路;具体限行时间为每日早7时至晚8时。
李青云表示,限行后“理论上”每天可以减少20%以上的机动车行驶数量,“实际上,能减少10%~15%,也将大大减轻城区的拥堵压力。”
限行初期,从普通市民的反映到交管部门的监测,均表明市区主要街道的交通得到了缓解。兰州市交警支队官网调查显示,20位网民中只有一位不支持尾号限行。李青云表示:“尾号限行可以说是见效最快、最明显,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然而,随着限行时间的推移,限行的效果也日渐式微。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兰州城区不少路段又开始“排长龙”。每遇上下班高峰期,交警全员执勤,也无法缓解道路拥堵。
参与互动(0) | 【编辑:魏巍】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