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次重大灾害考验的交通应急预案和机制,在今年显示出较强的抗灾、保通畅能力
元宵佳节过后,学生流、商务流、务工流高度叠加,将今年春运推向了最高潮。旋即,这波“史上最大规模季节性人口迁徙”徐徐步入收官阶段。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南、贵州、浙江、四川、河北等地采访发现,本轮春运中低温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冲击不断。但从各地春运期间运行状态看,与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南方地区大量人员和车辆长时间受困、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不同,历经多次重大灾害考验的交通应急预案和机制,显示出了较强的抗灾、保通畅能力。
受访的很多专家感慨,“中国式交通应急体系”进入法律框架才短短三年,但战斗力日益凸显。未来能力建设,着力点应在于克服联动、协调和社会动员三大“瓶颈”,从应急信息系统化、管理法制化、动员社会化、建设常态化和手段科学化等五个领域推陈出新。
应急能力跃升
进入2月中旬后,江南本该步入气温回升、草长莺飞的春天,但浙江省杭州市等地,还出现了降雪。因为云层厚薄不均,杭州等地晴天、阴天、小雨、冻雨、大雪等交替出现。从浙江各地反馈的信息看,异常天气对春运没有产生明显“搅局”作用,运输体系运转基本正常。
而与浙江省近来的情况类似,贵州、湖南、四川、河北等省今年以来,都曾先后遭遇多轮灾害性天气冲击。特别是贵州、湖南等省,还一度出现类似2008年出现的“凝冻”、低温雨雪冰冻。但整个春运期间,交通运输秩序比较正常,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春运能够克服极端天气困扰,应急机制发力是关键因素之一。如南方各省交通应急机构装备的铲雪车等机械化装备,融雪剂等物资储备充足。“齐装满员”的应急队伍自春运启动以来,遇上极端天气能迅速出动,能连续昼夜不停作业。特别是一些地方新装备的大型吹雪车,装配在重型卡车上的航空喷气发动机喷头能喷出高温热风,最大风力达10级,单次吹雪宽度达到15米至20米,速度每小时5公里至15公里,疏通道路的效率比较高。
在应对管理手段方面,交通系统应急处置能力也展现了实力,“气象封路”现象大为减少。如湖南、贵州等省今年以来遇上极端气候,能提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反复发送信息,提醒社会车辆谨慎出行。对被困车辆和人员,一些省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拿得出储备食品,如方便面、饼干、矿泉水、大米、食用油、生鲜肉类等保供应,广播里还播放舒缓音乐来降低司乘人员的焦躁情绪,储水罐、发电机组在停水停电时能够支撑服务区基本运转,有专人用推车沿路为滞留车辆和人员送矿泉水、方便面。“老弱病残优待室”能为老人、小孩提供特殊休息室及医药用品,保安人员昼夜轮班值守巡逻,防火防盗。中石化、中石油及时调运柴油,滞留车辆能随到随加、不限量供应。
为了在雨雪冰冻环境下不封路,贵州、湖南等地在“凝冻”发生区域路段采取特殊的通行办法:路政职工居前使用机械和人工尽可能破冰除雪,随后警车压速开道,按照处置预案重新编队的滞留车辆,由带防滑链重型货车在前碾碎冰层,小型车辆紧随,大型客车殿后,机声隆隆、热气蒸腾的车队缓缓通过“凝冻”路段,很多司乘人员为之欢呼。
在铁路、民航系统,应急措施安排和制度设计也发挥效力。本刊记者从广铁集团等处了解到,铁路体系能够在短时间内集全路资源,抢通线路、恢复行车,能对断电区段采取自行供电、内燃机车摆渡等自救措施,有能力在很短时间内恢复畅通、疏运大量滞留旅客。在保证旅客运输的同时,还能集中力量突击抢运各种生产生活物资,为全局提供支持。民航体系近些年应急体系建设也备受关注。航空主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有的还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完善应急预案,能做到所有重大危险源或风险源、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能展开应急演练和全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