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新政”能否根治收费“潜规则”?
近些年来,停车收费员“私自打折”现象,已成为行业“潜规则”,许多车主都曾有过这种经历。
近日,在北京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站外的路边停车位,记者刚下车,收费员就过来要10元停车费。当记者问到收费标准时,收费员很不悦。
市民刘洋说,一次自己在北京西单停车,按照计时应该缴纳10元,但如果不要票,给收费员5元就能走人。
王伟教授说,这些“潜规则”对北京“停车新政”的实施效果肯定会有影响。重要的还不是少收了多少钱,而是有关部门想通过提高停车费达到缓解拥堵的效果会打折。
除“私自打折”外,其他如乱收费、占道乱停车、收费人员未持证上岗、停车费税票违规使用等乱象,群众反映也较为强烈。在北京市发改委价格举报热线接到的投诉中,停车收费一直高居榜首,由于停车纠纷引发的伤害事件也频频发生。
北京市发改委表示,“停车新政”规定今后将严惩“私自打折”行为。发现后,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将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4月1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北京三环内几个路边停车区域,发现受“新政”约束,收费已比较规范。但能否一直坚持下去,收到长期效果,很多人还是心存疑问。
王伟表示,停车乱收费大都出现在支付环节。除了加强培训和监管外,改善收费模式,引入电子收费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巨额停车费用去向何处?
“道路是公共资源,凭什么划个车位就收钱,干吗让停车公司把钱都赚走了?”面对记者,市民孙波表达不满。
停车收费投向和使用不明晰,让很多市民心生抵触。据记者了解,目前沈阳、广州等大城市也在酝酿调整停车费,或实行差别化收费,意在以此缓解拥堵。在各种反对声中,一个重要意见是质疑停车收费去向。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截至去年,北京市经营性停车场5671个、停车位约140万个,居住小区停车场2516个、停车位约78万个。而目前,北京市机动车总数为49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车辆只能停在路边或其他场所。
业内人士表示,从停车位的数量、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及停车设施不足的现状来计算,估计北京一年收取的停车费在几十亿元。那这笔巨额资金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又去了哪里?
对此,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说,占路停车费用是收归政府的,政府用这笔资金来发展交通设施。这项费用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相当于政府出钱“购买服务”,一方面保证经营企业“微利运营”,另一方面确保停车费用于交通建设。
王伟等专家表示,从国外做法和法理上讲,停车费收入应作为专项资金,主要用来建设停车位和治理交通拥堵,不能扩大使用范围,更不能挪作其他领域使用。
知名评论员马晓霖表示,在一般市民眼里,停车费仍是一笔巨额的糊涂账。政府应建立更加透明的停车费管理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收入和去向,主动接受监督。“暗箱操作”必然引人非议。(程义峰、李志勇、卢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