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别“自行车心态”
随着北京市城区停车费标准的大幅上调,私家车主的抱怨不断升温,甚至打骂停车管理员的事件也呈急速上升趋势。有分析认为,是停车费上调幅度没有给一个缓冲过度;也有人认为是停车设施提供的公共性和廉价是城市的应当;还有人质疑提高后的停车费收入,去到哪里?如何使用?等等。
在笔者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人在进入私家车时代约10来年之后,心理层面依旧停留在“自行车时代”。自行车作为家庭“一大件”的大众交通工具,其停车始终是处于一种随意、免费的基本状态。从两分停一次,到后来两角、3角停一次,在人们心中,一直是抵触、不情愿的。即使到汽车进入家庭的初期,停车的状态也仍然延续着随意、免费到低价、有限度收费的惯性。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城市中心地带的停车收费标准长期在极低水平运行,远远落后上海。
说到停车收费价格高低,分歧不少。按照许多人的理解,私家车是一个现代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并无太大差异,只是换代的结果,所以继续低价理所当然。可是当我们仔细计算每一辆机动车的停车面积需要约15平方米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回答,这一结果对城市公共面积的占用是一个什么数量级的概念(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很快达到500万辆),对本已紧张的城市土地会产生怎样的压力,所以停车成本绝无可能是一个低水平。
进一步要指出的是,私家车使用在今天的中国以至未来的中国,都是一个较之于平均生活水平之上的富裕型消费,不是一项基本型消费,特别是在类似北京、上海、广州这些超大型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高,城市功能集约化程度高,以至城市在为机动车使用所提供的设施投入无疑是巨量的,这一切都需要从全体纳税人的税收中支取。作为机动车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城市交通拥堵的贡献者以及停车设施土地资源的享用者,是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成本的。凡是能够使用机动车的车主,本身也具备了这样的偿付能力。
在北京开车,到三环路以内去停车,本身您就已经选择了当VIP通道,您付出昂贵的代价是正常的。除非您想回到28锰钢全链套的“自行车时代”……(朱 煦)
去超市改推八轮童车
刘洪志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秘书处工作人员
有车上班族,平时接送孩子还得开,周末能不开就不开了。
我工作的单位院里原来不收费。今年初开始收费,我就把车放马路边,被贴过一次条,那时候一直不怎么来交警贴条。4月1日之后,贴条很频繁,只能停院里了。
院里停车费也涨了,以前一小时2元,现在8元,以前每月办卡400元,现在是600元。因为孩子在附近上幼儿园,每天都带她,所以平时必须开车。因为上下班打车实在是费劲,有一次抱着闺女打车,40分钟也没有打到。
我上班的路段,从三里河到交通大学南门,虽说红绿灯多,但单位9时上班,我一般8时20分才出门,路上一般不太堵。不过,现在下班确实比原来状况好了,不知道是天长了的原因,还是治堵确实有成效了。市交通局说,现在每天堵车时间同比下降1个小时,我感觉没有那么玄乎吧。
我一个月用一箱半到两箱油,油贵后,要多费几十元。现在,太远的地方也不去了。停车费贵了,去超市去商场公园什么的,车能不开就不开了。我家附近三里河东路上的美廉美超市去得比较多,原来为了拿东西开车去,现在收费了,我就推着闺女8个轮的小推车,步行多走一会儿,不然的话买东西还得交上十几元的停车费。
另外,最近没有去天意批发市场了。那边停车原来就5元一小时,现在估计更高了。再去开车批发东西,也不省钱。像我们这些老百姓,平常也就是带孩子买个小玩意儿,开车去就不值得了,打车才10元。
我想,以后打车的肯定多了。我的朋友们,单位距离家也就几公里的,停车费涨后,都改骑自行车了。小区停车费没涨,所以车就放家里。只有周末出去时候使用,或者是有急事时用。
我最近发现,住家附近好多马路边停车都收费了,很无语。不知道这部分钱该不该收,又是谁收走了。(记者 陈振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