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中国汽车市场告别高速增长 自主品牌迎新格局

2011年05月11日 16: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连续27个月增长的中国车市首次出现“负增长”。刚刚出炉的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53.53万辆和155.20万辆,分别同比下滑1.85%和0.25%。今年前4个月的产销增幅下滑更厉害,同比下降58.71%和54.56%。

  业内专家表示,在经过2年突飞猛进式增长之后,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最大市场的中国,正在告别“高速增长”模式,预计今年二季度中国的车市将继续低迷,阶段性拐点已经到来。与此同时,合资品牌争夺中国市场的脚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也正在接近产业化,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格局。

  记者在吉林省长春市几家汽车4S店采访时,销售人员表示,尽管“五一”小长假期间,店里的汽车销量有所起色,但与去年相比,“销量下滑很厉害,连去年的一半也达不到”。一些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六七月份是车市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已经提前,估计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任务很难。

  “去年在国家各类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消费者购车一度出现井喷,去年底,在各项优惠政策结束前,又掀起了一股‘搭政策末班车’的购车热潮,使一部分原打算今年购车的消费者提前买车,也导致今年一季度车市普遍萧条。”长春汇成汽车市场部经理周田园说。

  受不景气的市场因素影响,以及日本大地震对国内汽车产业链条带来的冲击,各大车企也进入增长放缓期,其中有很多出现了负增长。从目前已经公开产销数据的一些车企不难发现,4月份国内车市不容乐观,其中,长安汽车、一汽轿车、福田汽车等车企同比均出现负增长。

  以“质平量大”取胜,是过去多年间中国自主品牌盈利的主要手段,1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是自主品牌车企的主要获利区。特别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迎来爆发增长期,众多自主品牌车企纷纷调高了产销目标,开始在国内很多地方“抢地盘”、扩规模,同时不断推出新车型抢夺市场份额。

  从1000万辆到1300万辆,再到1800万辆,过去几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书写着新纪录,让无数中国汽车人为之骄傲。然而,一组组漂亮数字背后,却遮不住中国汽车业的一个个短板。过去几年,在全国各地产销形势一片大好之下,自主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专家郭孔辉曾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外汽车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更为严峻的是,每当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有所起色,外资车企或合资车企就会进行打压。

  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出,就是一个表现。这2年来,受到中国汽车政策和汽车市场井喷影响,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合资车企都已启动这一规划。2010年11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的自主品牌“宝骏”下线;今年3月26日,广汽本田首款合资自主车型“理念”正式下线。

  随着合资自主品牌的兴起,很多业内专家预计中国汽车行业将从合资、自主相互竞争的局面发展为合资、自主与合资自主“三强争锋”的格局。由于合资自主品牌车型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这导致自主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将更大。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增长点,也被很多人寄予“弯道超车”的希望。然而,与宝马、通用、丰田、日产等跨国车企已经在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行动相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困难重重。抛开电池等核心技术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说,单从市场表现来看,新能源汽车进入普通家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这一新格局,肩负中国汽车工业希望的自主品牌如何进行应对,既考验着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也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一些行业专家表示,告别“高速增长”对中国汽车发展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可以让很多人冷静下来进行思考,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汽车强国路。

  “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建议。一些专家表示,面对新的市场格局,自主品牌车企一定要在扩大规模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避免陷入摊子太大的泥潭,又能在核心技术方面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还有专家表示,包括广大二、三线城市以及村镇在内的市场是目前自主品牌的真正成长地带,然而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战场却集中在了一二线城市。迎来新格局后,对于广大自主品牌车企来说,当务之急是应借助价格优势,加紧在乡镇地区开辟新的市场,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到有利位置。(记者宗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