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共体:破除“小城思维”打开大城格局
无论是“只拆不建”誓言的落空,抑或老城功能、资源的过于集中,彰显的均是长期以来南昌单核之城的“小城思维”。即在小城市格局中,只有一个中心,一切行政、商业、居住功能是越靠近中心越好、越便捷。
随着红谷滩新区的兴起,南昌逐步形成了“一核八片区、双城拥江、外带五个组团”的大城规划。其中,“两城”为昌南、昌北两城,昌南城分旧城中心区、朝阳、城南、城东、瑶湖五个片区,昌北城分红角洲、红谷滩中心区、蛟桥三个片区,外加乐化、瑶湖、梅岭等五个组团。
“可以说,就规划而言,南昌已避开了国内北京等地一味‘摊大饼’的旧路,形成了相对独立、组合式发展的格局。但事实上,各类城市资源未能从老城快速过江,进入红谷滩新区,各组团也未能建立相对独立的居住、商业、产业功能,所谓的分片区、分组团发展仍然是有其名而难有其实。”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博士查伟雄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南昌的空间格局并未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柳华更是将这一根源归结于长期以来南昌形成的“小城思维”。在这一思维定式下,出了老城便是到了乡下,而各新规划建设的新城、片区、组团内,往往只能住或只能工作,只拥有一、二个城市功能,无法满足市民就地居住、购物、工作、教育、医疗、休闲等需求,这便人为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大迁徙。“目前南昌之堵,除堵在老城区核心区域外,还堵在八一大桥、南昌大桥等新老城区、各片区间的交接道路上,且主要堵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内,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何以破除“小城思维”?
柳华认为:“将老城资源适当转移至新城,在各个新城区、各组团、各片区内,注重完善居住、商业、教育、医疗等城市功能,并全力形成产业优势,通过产业裂变聚集人气,从而实现‘产城共体’,使规划中的大南昌城市格局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