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探访一汽大众奥迪工厂 奥迪:做一个领跑者

2011年07月06日 14:20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追求一种标准,再把这个标准打造成一种主张,或一种准则,做一个领先者。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豪华车品牌,奥迪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它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它身上流淌着一种什么颜色的血液?

  6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宣布首次向媒体开放工厂和实验室,以期解密荣耀的背后。本报记者首批前往长春进行了实地探访。

  ——本报记者一汽大众奥迪工厂探访记

  拧螺丝的“劲”保存15年

  “任何问题都不是出现装配质量问题的借口。”这是走进一汽大众奥迪工厂总装车间,映入本报记者眼帘的第一句话。

  在奥迪人看来,质量就是奥迪的生命,奥迪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与国内大多数工厂总装配线的多车连续式生产线不同,奥迪工厂已经实现了连续式生产线与单一性生产线的“融合”。这个“融合”的好处在于,如果各个生产线的工程师在任何环节,发现任何一辆奥迪车有问题,可以随时“叫停”,这辆车直接被盯上的机械手“抓”走检查,而不会耽误整个生产线。

  传承德国造车工艺的严谨品质,奥迪对质量的要求几乎是苛刻的。打个比方,每一辆奥迪车上的任何一项操作工艺的数据,都会自动输入奥迪电脑系统,“就连拧螺丝的‘劲’,都会保存15年。”奥迪工程师说。

  奥迪工厂焊装总车间,一辆被“解剖”后的奥迪A4L展现在我们面前。与传统的加强防撞梁不同的是,奥迪的工程师告诉我们,每一辆奥迪车的红色钢梁,都是德国进口的。“我们做过试验,红色钢梁,电钻都钻不穿。”

  奥迪的3个实验室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这句话不仅仅体现在奥迪对发动机燃油技术的追求上。对每一辆奥迪车包括味道在内的不断追求,也是每一位奥迪人的努力所在。

  一辆车里面会大概有多少种味道?奥迪经过反复收集对比,得出的答案是:72种。

  “你们如何对车内空间的气味进行检测,如果发现之后,又怎么进行控制和干预?”在奥迪气味实验室,本报记者这样问奥迪工程师。

  这位工程师回答说:他们首先会对其做32个小时的气味收集试验,其中封闭16小时,开放1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收集到的气味符合他们所列的72种之一。他们就会根据可能产生气味的车内材质,进行“气味源鉴定”。

  “车内的气味,大多数都来自于车内材质,我们通过对气味的控制和干预,实际上也就控制了整个奥迪车材质的绿色和安全。”他说。

  在奥迪的图像CT实验室,奥迪工程师会对奥迪车内的每一个零部件进行CT扫描,从而发现这些零部件可能存在的缺陷,再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

  用标准做一种主张或一种准则

  一种标准,就是一种主张或一种准则。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9年1月5日正式上市以来,仅奥迪A4L一款车,用短短两年半时间,就实现累计销售了12万辆,遥遥领先于所有竞争对手,成为高档B级车市场无可争议的王者。

  奥迪对品质的追求,在奥迪标准控制中心可见一斑。这儿有奥迪全系车型的“标准”,从玻璃的尺寸到发动机的轰鸣声,从灯光的频闪频率到变速器挡位调节……所有这一切,一旦在生产过程提出异议,都可以来这解决。参观当天,我们就碰到3个德国技术人员,扛着一块A4L后窗玻璃,争论不休,来这找答案了。

  奥迪工程师告诉我,这样的情况已经是常态,“一切争执,都只为交到用户手中的奥迪更美好。”“制造完美轿车。”这已经成为奥迪人全心全意追求的目标。在奥迪油漆车间,自动化、标准化的流程,让每一个参观的人感到震撼。但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一位油漆小伙子脸上真诚的笑脸。

  “每一辆车都要刷那么多遍,您感觉累么?”在休息间,我问其中一位小伙子。他是这样回答我的:“我觉得不累,因为我可以想象看到这么美的车交到他们手中,他们是高兴的……”

  爱,就是不断超越所有的热爱。在这里,你能感觉到,每一个人,都深爱着奥迪。 本报记者 帅 勇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