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北京奔驰:合资再进化 新发动机工厂奠基

2011年07月14日 09:4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拥有125年历史的奔驰汽车,将其首个海外发动机工厂建在了北京,这是对自身品牌及技术优势充分自豪的奔驰,为中国市场下的最大决心。

  7月6日,北京奔驰新发动机工厂在亦庄开发区奠基。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兼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国家有关部委很关注奔驰把发动机产品和技术拿到中国来,这四五年来,我们一直在谈。戴姆勒能作出这么大的决定,足以体现它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整个戴姆勒的战略正逐渐向中国转移,不光是整车制造,从研发到重要的零部件生产都有了。”

  据悉,此次奠基的发动机工厂,由中德双方共同投资,是北京奔驰战略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工厂计划2013年投产,一期产能25万台以上。新工厂将进行发动机主要零部件加工及发动机总成的装配和试验、检测;另外,其总成、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也已制订计划。

  在徐和谊看来,新发动机工厂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汽车合资企业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将大幅提升北京奔驰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北京奔驰的目标,是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化的中国高端轿车品牌标杆企业。”

  徐和谊介绍,国产发动机有1.6L、2.0L和3.0L三个排量,是目前德国奔驰开发的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而不是老产品。这些发动机要配备在奔驰在中国国产的所有车型上。“我们还在做下一步的探讨,看有没有一部分富余产品保证未来的出口。”

  按照北汽和戴姆勒战略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未来5年,中德双方将投资20亿欧元。而到2020年,全球每售出的5辆奔驰紧凑型豪华车中,将有1辆在中国生产。

  该项合作协议具体包括三个项目:一是进一步扩大在华乘用车的本地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目前北京奔驰的年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全新的发动机工厂将于2013年开始制造4缸汽油发动机,用于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以及轻型车的本地化生产。发动机工厂的最高年设计产能将达25万台,其中最高初始年产能可达10万台。三是成立新的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车辆的测试与匹配,还将与供应商一起携手开展研发工作。

  徐和谊表示:“我们是用发动机项目做一个引子,后面陆续还有若干个项目,研发中心很快要开工,整车厂也要扩建,有些工程已经开始着手了。今后北京奔驰的产能,将从现有的10万辆生产能力,每年再实现10万辆左右的提升,到2015年,产能将接近50万辆。”

  今年年底,奔驰GLK这款SUV将正式投产。在北京奔驰目前的国产计划上,还有另一款SUV和一款紧凑型车产品。随着产能的扩充,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将明显加快,目标是从现在到2015年,每年都有一款新车上市。据了解,北汽与戴姆勒的协议规定,一旦产品在中国生产,进口车将全面退出。

  北京奔驰将要国产的产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前驱车、后驱车、越野车和新能源车。徐和谊说:“大家都知道戴姆勒的奔驰产品目前全是后驱,为适应节能和小型化的趋势,戴姆勒从‘十二五’开始,将陆续向市场推出紧凑型前驱轿车,这是戴姆勒发展这么多年的头一次。北京奔驰要推出的紧凑型轿车和德国本土是同步的,这个意义很重大。”

  此外,北京奔驰还计划于2014年前后推出新能源车。最晚“十二五”末期,北京奔驰的新能源车将实现批量生产。新能源车的引进及开发将成为中德双方合作的重点项目。

  未来5年每年推出一款产品,实现近50万辆产能,对销售网络也是一个挑战。徐和谊说,戴姆勒感觉到在中国销售网络的布点速度太慢,影响了奔驰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现在北京奔驰正在加大网络建设的力度,争取用一两年的时间把过去几年的欠账陆续补回来。

  除了加快产品引进速度和动力系统国产化,北京奔驰研发中心的方案也已正式确定。研发中心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做奔驰产品的国产化和零部件的开发检测,以及奔驰产品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设计。第二步是做车型的改款和换代。徐和谊说:“至于未来研发中心能不能进行整车开发,我看是早晚的事。现在我们要把第一步和第二步先做好,这对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整体实力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徐和谊说,2009年北京奔驰开始正式盈利,2010年盈利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11年盈利水平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预计有50%的提高。“在2010年的基础上,可以看到整个北京奔驰走上了一个正规的、合理的发展路径。发动机工厂的全面投产,会对未来北京奔驰国产化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以及利润的增长,产生更积极的影响。”王超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