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交通案件调查引争议:发生车祸后德系车最致命?

2011年07月20日 10:38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直以来,德系车“自重大,铁皮厚,安全系数高”几乎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但近日《法制晚报》刊登的一篇《记者调查北京交通案 车内丧生者以德系车居多》的文章,大有推翻一切重新定义之势,引起了众多网友和汽车业内人士的争议。

  该报道对2005年以来北京发生的2000件交通肇事案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事故中车内人员丧生者以德系车居多;而车祸导致车外人员死亡的肇事车辆中,德系车比日系车多5倍,居所有车系之首。”在这2000件交通肇事案中,车祸致使车内有人员死亡的案件共有22例;其中,德系车9例,占41%,排名第一。该报道还称,在事故中出现车内人员死亡的轿车,几乎全部为德系车和国产车,两者几乎各占一半的比例。而因为“皮薄”的特点,一直让广大车主和购车人不放心的日系车,仅有一例,且该车是原本就看上去就弱不禁风的奥拓。

  且不论这个调查是否客观、科学,媒体发布的这一消息,使德系车一贯以来“安全靠谱”的形象受到动摇。本周,我们也咨询了业内几位资深人士对此的看法。

  采访对象一:一山 (汽车俱乐部总经理)

  如果事故中德系车比例本身就很高的话,自然死亡率就多了。这里有一种可能性:德系车在北京的占有率比较高,这样一来,因为德系车本身保有率就高,那么不管任何调查数据,结果都是最高。所以,在我看来,至少这份调查报告的数据基础不够扎实和充分,也或许是偏向日系车的人弄出来的调查结果。

  汽车安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是有失偏颇的。换种说法,我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德国车动力好,所以容易开得快,从而引发事故呢?

  采访对象二:疤人 (汽车界资深人士 ,汽车版主编)

  我们假设这个调查是客观的,那么我想导致这个调查结果或许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德系车的保有量大大高于日系车——这个调查是针对北京的,而北京的情况(其实整个华北地区都这样)德系车绝对远远高于日系车(日系车的主战场在南方)。文章有一大疏漏——它应该告诉我们,整个北京德系车、日系车、国产车的保有量比例是多少。所以这个最根本的原因,即专家所谓的保有量是针对全国范围的,说法有问题。

  2. 印象中,德系车给人感觉更安全——这可能导致一些司机开车时更马虎,乘客也更马虎,甚至不系安全带。相比之下,开日系车的人因为考虑到车不安全,反而在驾乘过程中会小心翼翼。

  3. 德系车通常操控、动力都要强于日系车,这与事故多的关联性在于——它们的消费群体也会无形中有区分,喜欢开快车的人更喜欢买德系车,而正因为德系车动力强,开车的人也更容易超速。

  4. 另外说一点,对于车外行人的保护,日系车确实做得比较好。比如雅阁的保险杠、前引擎盖早就在做行人保护了。

  采访对象三:张建业 (凯迪拉克杭州米卡迪总经理)

  仅仅2000例的调查属小样本,统计数据看起来不那么全,也没有具体车型,德系车9例中如果桑塔纳和捷达占多数,是不是应归到国产车?美系车2例死亡,是证明美国车牢靠吗?国外每年都会公布其全国的交通事故数据,包括车型等资料,供保险业和消费者参考。这样的调查未免有点粗糙。看这个统计,数据很不全,各汽车专业网站却都在同一时间转发,有点匪夷所思。

  采访对象四:高峰 (汽车狂热分子、改装爱好者)

  开德系车和美系车的人都以为自己开的是坦克,到处跟人比谁钢板厚……不怕死,死得当然更快。其实这统计挺傻,或死或活,就看你怎么开,在路上飙车的家伙,出事只是时间问题,一出事基本就只有死的份——他人死,或者自己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记者手记    

  从各路专家的说法看来,《法制晚报》提到的这一说法即便客观,目前看来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不过关于“铁皮厚就安全”等论断,我们觉得实在是表面了一些。

  有专家指出,汽车从发生撞击到停下,经历了动能分散、消耗的过程。动能到哪儿去了?除去司机的刹车措施、地面的摩擦力吸收一部分动能,最主要的能量消耗源是车体的变形。如果这些还没消耗完动能,那么人体就会吸收动能,导致伤害的发生。”可见,吸能的日系车有其安全的道理,不是撞了之后外表惨烈就一定内伤严重,人家或许只是流了一地鼻血?

  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德系车、美系车的安全性能,即使它们在各类碰撞测试中或许普遍没有日系车那么优秀。最关键的,你慢点开。王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