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吉利启动10亿元债券融资计划 收购沃尔沃致饥渴

2011年07月26日 20: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去年8月2日,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未满一年700亿债务缠身,宣布启动10亿元债券融资计划 。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认为,由于收购沃尔沃后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后期消化和发展,导致吉利遇到资金缺口问题。虽然10亿元债券融资能解决吉利当前急迫的资金需求,但无法解决长期的资金需求,吉利仍然面临资金压力。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这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出了一把风头。然而收购还未满一年,眼下的吉利不但没能把沃尔沃打造成一流的豪华品牌,却在不断地为沃尔沃项目的推进举债“借钱”。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CFO李东辉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至2010年底,吉利集团负债总额约710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超过7成,而2009年的债务仅仅约为160亿元。吉利方面的资金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吉利在沃尔沃身上的总投资额已经接近130亿元,而后续项目推进所需资金,大部分仍要吉利自行解决。收购沃尔沃一年后,“消化不良”的痛苦开始在吉利身上清晰地显现出来。

  一边接过了沃尔沃过去所欠的债务;一边还要为在大庆、上海、成都三地的工厂建设筹集资金,吉利很“差钱”。“蛇吞象”后的资金饥渴如期而至,吉利集团目前宣布启动一项10亿元的债券融资计划,以偿还银行贷款,补充营运资金。

  那么,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后为什么会负债累累?10亿元的债券能起到多大作用?是“及时雨”还是“杯水车薪”?民营汽车企业吉利集团的“神话”究竟还会不会继续?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此发表了评论。

  主持人:有评论说这是吉利“蛇吞象”后,无法避免的资金饥渴,因为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同时,也继承了它的高额债务。您觉得这是不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吉利高达70%多的负债率正常么?

  罗磊:总体情况来看,汽车企业跟别的企业不一样,汽车企业普遍要比其他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稍高一些,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超过70%。从几个主要汽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表来看,大部分维持在50%-60%之间。而吉利高达70%多的负债率是偏高的,确实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

  主持人: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了吉利目前高达70%多的负债率呢?

  罗磊:去年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虽说15.5亿美元是一个比较划算的价格,但对于吉利来说,确实有一定资金压力的问题。收购沃尔沃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一个消化过程,光收购牌子是没用的,要建发动机工厂、整车工厂、研发中心等等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运作。所以目前来说,吉利确实遇到了资金缺口的问题。

  在今年整体货币政策比较紧的情况下,想获取大量资金不是一件容易事。目前,我觉得10亿元的长期债券融资对吉利来说,能解决当前急迫的资金需求,但无法解决长期的资金需求,仍然还有一个缺口的问题。

  主持人:目前国内的车市情况并不理想,吉利的中低档汽车上升空间有限,沃尔沃的高档之路又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很差钱”,但吉利似乎并不担心,吉利集团CFO李东辉在接受记者采访说,如果顺利的话,吉利将在今年以1400亿元的收入跻身世界五百强。您怎么看待这些的观点?吉利作为民营汽车企业的“神话”能否持续?

  罗磊:我还是很看好吉利的,吉利在从纯粹的民营企业向国际汽车企业稳步前进。过去它自己打造了吉利的品牌,现在又完成了对沃尔沃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品牌的收购,如果这个品牌运作成功,对吉利本身的品牌价值会产生巨大的提升。对于吉利能跻身世界500强的这个观点,我不是特别怀疑,因为500强就是用销售额的指标去衡量,比较简单。但要使企业真正进入良性健康的状态,还需要吉利人付出巨大的努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车市出现减速,虽然有不少人感觉有些意外,但其实也是比较正常的。吉利本身销量的增长率,上半年的报告是21.34万辆,同比增长9%,虽说9%的增量比较低,但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个比较好的水平,而沃尔沃在国内销售的增长更是达到36%,应该算是一个巨大增长。我看好吉利,因为它产品线的布局,中低端车迎合当前我国三、四线城市对中低端车的需求,沃尔沃这样的高端车能满足一、二线城市的换购需求,所以我认为吉利的前景还是比较光明的。

  主持人:吉利收购了沃尔沃,确实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出了一把风头,但出过风头之后,对于这样的一种资金窘境,您觉得能给未来我国那些想去兼并国外企业的民族品牌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罗磊:收购国外企业、跨国公司,首先钱是很必要的。除此之外,需要做的其他工作也很多,比如文化,尤其是文化融入的准备,还有后期工作,我们要走一步看两步。如何把这个品牌好好地接纳、吸收、消化,是我国企业在做之前需要全盘考虑的问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