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随着“醉驾入刑”的正式实施,酒后代驾这一新兴行业持续升温,发展迅猛。它满足了现代生活的新需求,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保障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这个新行业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谁来“规矩”酒后代驾行业,让它走得更远更好?
代驾扼制“酒驾”
“酒后代驾”已不是新鲜词汇,2004年初,北京首家以“酒后代驾”为经营项目的奔奥安达公司诞生,将酒后代驾纳入公开化、职业化,随后,酒后代驾服务开始在全国大中城市涌现。
今年4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第二次修订及5月“醉驾入刑”的正式实施,显示了政府对于防御和制裁“酒驾”这类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行为的决心,也使得“代驾”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代驾公司的业务量普遍翻番。
以上海市为例,“醉驾入刑”新规之前,正式注册并从事酒后代驾的企业约有20多家,但生意普遍比较萧条,平均每天能承接10单左右业务。而“酒驾入刑”的新规实施后,代驾服务升温,业务量增加了近十倍。
北京市的酒后代驾公司已近百家,据奔奥安达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公司每天的酒后代驾业务在100单左右,大部分生意集中在晚上10点以后。除去代驾员交通费、住宿费等消耗,每天仅酒后代驾一项业务净收入在4000元至5000元左右。
“醉驾入刑”新规实施后,尤其在媒体陆续报道醉酒驾驶者以危险驾驶罪被判刑后,给很多有车族敲响了警钟。酒后代驾很好地满足了有车一族“鱼与熊掌兼得”的需求,既可以喝酒助兴,还可让爱车安全回家。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5月1日至15日,北京共查处酒后驾驶50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82.2%;而从全国的统计看,近两个月查处酒驾同比下降39%。这些数据说明,代驾对扼制酒驾发挥了应有作用。
酒后代驾服务合法
作为新兴行业,酒后代驾行业内部良莠不齐。有的以“代驾员”自称的私人代驾或兼职代驾,也被称为“黑代驾”、“野代驾”;还有的地方工商局并未将酒后代驾纳入经营范围之列,酒后代驾公司很难注册,只能打“擦边球”,以“家政服务”、“汽车服务”等名义进行注册经营。那么,酒后代驾是否“名正言顺”、是否合法?
营业执照上没有“酒后代驾服务”这一项,代驾合法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高飞副教授说,尽管目前法律对饮酒的有车人与代驾服务方在酒后代驾中发生的法律关系没有做出明确规范,但就双方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关系的权利义务看,这种服务合同在性质上应当属于委托合同,应当适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酒后代驾也应该具有合法性。
“酒后代驾”这项服务在有些地方尚不属于工商部门规定的经营项目,这似乎让大家对酒后代驾服务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高飞觉得这种观点不甚妥当。一般来说,在民事领域,法律不禁止即为自由。工商部门规定的经营项目应当仅具有指导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新需求将越来越多,工商部门对经营项目的规定肯定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不能以其规定经营项目不包含酒后代驾服务就认定其不合法。
规范发展酒后代驾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酒后代驾行业还存在以下隐患:首先是客户的安全问题,喝酒之后的人找代驾头脑一般不清醒,自我保护能力缺乏;其次是代驾过程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让陌生人开车始终不放心;还有收费问题,目前代驾费用还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相关部门能进行监管,容易引发价格纠纷。北京市代驾公司一般按时间和距离定价,晚上10点以前的价格是60元,晚上10点到11点是80元、11点到12点是100元,12点以后则达到120元;此外,超过10公里的基础价后,每增加10公里代驾费用增加20元,总距离超过40公里后,就要以每增加10公里30元的速度递增。
总体上看来,酒后代驾服务作为一种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在自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行业标准缺失、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缺失和监管部门缺失这样一个“三缺失”的状态,出现了制度发展滞后于市场发展的现象。
如何为酒后代驾行业立下“规矩”,让它能够健康发展?高飞认为,对酒后代驾行业宜疏不宜堵,通过承认其合法性,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提高代驾服务质量,用制度将该行业的一些弊病消灭于萌芽时期。
民革上海市委党员戚涵钧、葛翌雷为此呼吁,应明确交通运输、公安、工商、物价、商务等部门在代驾服务监管中的职责,制定更合理的酒后代驾政策,比如酒后代驾公司的资格认定、酒后代驾人的资格认定、酒后代驾事故的保险理赔等等,通过依法加强对代驾行业政策扶持,保障代驾服务业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代驾行业还需要行业协会的管理和自律。武汉市餐饮协会就拟出台行业代驾协议及实施方案,为在餐厅酒楼饮酒的有车族提供代驾服务,以促进本地代驾业和餐饮业的良性规范发展。(张玉玲 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