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电力电动汽车:取长补短 前景看好
最重要的,还是对汽车加速减速、上坡下坡的难题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经过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局验收的这款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电力电动汽车,已经在珠海的电动汽车制造厂经过了1000多公里的道路运行试验。说起它的优越性,廖世军教授表示:“车子能跑得更远了,最高时速80公里,续航里程能到300公里,比蓄电池电动汽车延长了几乎一倍。氢气加充也更快了,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
“最重要的,还是对汽车加速减速、上坡下坡的难题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决方案。简单点说,就是建立一个动力管理系统让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能够协调工作。汽车在行驶途中使用燃料电池供能,需要上坡或者加速了,锂离子电池作为辅助电池也一同加进来,实现汽车供电‘双肩挑’,既减少了对燃料电池的损耗,又避免了锂离子电池单独供电可能造成的电流过大。到了下坡、减速这些车辆不需要太多电能供电的时候,一直持续稳定供电的燃料电池又可以把多余的电回充到锂离子电池当中,提高了整车的续航时间。”
由于目前的样车做的是游览车,廖世军教授和夏建伟高级工程师还在继续着对电动汽车的探索。“样车配备的是5kW的燃料电池和7kW的锂电池。如果要达到普通家用轿车比如1.6L排气量的汽车的动力性能的话,还需要将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配备至少分别提高到8kW和12kW左右。造价我们会争取控制在20万以内,这样加上国家的购车补贴,电动汽车距离普及使用也就不会太远了。”
■延伸阅读
电动车普及关键在电池成本
日前,德勤中国发布了《绿色引擎启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之思考》报告。德勤中国华北区清洁技术行业领导合伙人李思嘉在发布报告时称,电动汽车行业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而电池的成本问题仍是决定中国电动车能否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因素。
李思嘉表示,政府行为是中国电动车市场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把新能源汽车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电动汽车的决心毋庸置疑,这也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李思嘉指出,动力电池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所在,电池技术的演进,将决定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能否突破当前150公里左右的限制,从而接近或达到当下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行驶里程。而电池的成本问题将决定电动汽车最终是否能够大规模普及进入真正商用阶段。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技术和工艺实力良莠不齐,无法为中国整车厂商提供合格的电池产品,而高端动力锂电池的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海外厂商手中。
另外,在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购买意愿方面,据李思嘉介绍,德勤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就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和进一步期待进行了全球范围调研,受访对象来自17个国家,总数1.3万多人。调研发现,中国受访者对电动车的热情相对较高,有50%的中国受访者有意愿考虑购买电动汽车或认为自己是电动车的潜在尝新者。进一步的调研发现,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性能的期待,远远高于今天市场可以提供的产品实际性能。总体而言,消费者期待更长的续航里程、更短的充电时间以及更经济的产品。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将是电动汽车企业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陈臣 滕继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