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2011年度第四批车型C-NCAP评价结果公布

2011年12月30日 12:5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度的 C-NCAP评价试验于2011年12月22日全部结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29日在天津公布了2011年度最后一批12个车型的评价结果,车型涵盖了小型乘用车、A类乘用车、B类乘用车、SUV和MPV,其中8个车型为企业自愿申请评价。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赵航

  12个车型具体如下:

  1、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威志牌CA7137E4S型轿车(威志V2)

  2、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 别克牌/BUICK SGM6521ATA型旅行车(新GL8)

  3、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牌SC7139A4B型轿车(CX20)

  4、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现代牌BH7201DAY型轿车(第八代索纳塔)(企业申请)

  5、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牌QCJ6480S型轿车(S6)(企业申请)

  6、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丰田牌/TOYOTA TV7252V5型轿车(新锐志)(企业申请)

  7、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海马牌HMC7165D4S1型轿车(福美来三代)(企业申请)

  8、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淮牌HFC7150B型轿车(和悦)(企业申请)

  9、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帝豪牌JL7200M4型轿车(EC8)(企业申请)

  10、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思域牌/CIVIC DHW7182FBASD型轿车(新思域)(企业申请)

  11、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标致牌DC7232DTAA型轿车(508)

  12、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起亚牌YQZ6442A型多用途乘用车(智跑)(企业申请)

  随着社会对汽车安全关注度日益提高,整车制造商对车辆安全越来越重视,新车开发中在车辆主被安全性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使整车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使新车型安全技术成果得以体现,众多企业要求通过C-NCAP这个平台来展示新车的安全水平,申请评价的车型有所增加。为了满足企业对于车型评价和销售策划等要求,管理中心特别调整了试验周期,对申请评价车型尽量给予了安排。

  该批12个车型36台车辆按照规则的程序均进行了排放和油耗测试,并进行三项碰撞试验。该批车型评价结果总体表现较好,前排安全带预张紧器、限力器、驾驶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基本成为标准配置,大多数车型获得了5星级以上的评价结果,已充分体现了企业进行车辆安全技术改进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企业在车辆产品开发过程中也并非盲目地追求高星级,而是越来越多地将设计目标、性能要求与价格成本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2011年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共完成了本年度全部29个车型的试验评价,包括小型车3个、A类车型10个、B类普通车型10个、 SUV车型4个、MPV车型2个,共涉及23个乘用车生产企业,购车支出1218.66万元。总体分析来看,2011年评价车型获得5星级以上车型比例将达到62%,并且再次有车型得到5+的评价。随着评价的不断深入,企业对C-NCAP评价的重视度及投入程度将越来越高,最终通过产品星级评价结果来展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质量。

  2011年,汽车安全公益宣传活动仍在积极开展。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协办的2011年(第四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于9月10在北京启动,历时两个月,历经大连、济南、苏州、成都等城市,于11月21日在广州完美收官。作为汽车行业权威机构面向全社会推进汽车安全文化的互动平台、多家车辆企业安全产品、安全理念、技术实力的展示平台、以及多家主流媒体现场报道的传播平台,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活动将会持续深入开展,为共建汽车安全社会继续贡献力量。

  按照C-NCAP管理中心的工作计划,为继续顺利开展2012年度C-NCAP评价,管理中心于2011年11月根据新上市车型的情况统计,已确定了2012年度上半年评价的候选车型,2012年度C-NCAP评价试验即将开始,2012年度上半年评价仍按2009年版规则进行。此外,C-NCAP管理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国内汽车行业的沟通与交流,并积极筹划世界NCAP大会,逐步将中国的新车评价体系推向世界,来展示中国越来越强大的汽车安全技术及生产制造实力。中汽中心将携手国内外具有社会责任感、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研究的各方,为汽车安全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努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魏巍】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