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高标准是否浪费资源?校车标准尚存三大争议

2012年01月19日 07:3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金龙校车

大通V80校车

宇通校车

  借鉴美国校车标准是否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高标准更能确保校车安全 79.6% 不符合,标准过高会增加成本,限制中小厂商发展 9.3% 不符合,新标准侧重大巴,对轻客类校车缺乏统一标准 11.1%

  您认为该如何确保校车安全? 加大对校车运营的监管力度 28.6% 提供校车生产的统一标准 27.3% 交通法规上应该给予校车“特权” 24.7%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9.5%

  您认为导致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是? 缺乏统一的校车管理规范 25.3% 没有强制性的校车安全标准 24.7% 校车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 24% 价格高致使正规校车难普及 10.3% 高额的运营成本导致超载现象难杜绝 15.8% 本报联合新浪汽车调查

  去年接连多起惨痛的校车事故,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校车问题的关注。几周前,工信部就与校车安全相关的四项国家标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原本应传达更多积极信号的新校车标准制定过程,却因为校车生产企业参与制定等原因,再度引发争议。

  1月13日,《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已经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客车分技术委员会审查,其他相关标准也在审查过程中,正式标准的出台已经开始倒计时。

  ■争议焦点

  去年1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就《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幼儿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四项国家标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此次征求意见已于2012年1月8日结束,进入审查阶段。

  新校车标准由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以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修订。郑州宇通客车成了新校车标准的执笔人,主张移植美国校车的“长鼻头”校车,但是很多客车生产企业认为照搬美国标准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宇通客车意在抬高校车生产标准,从而打压竞争对手。

  企业制定标准是否公平

  新校车标准草案的执笔人郑州宇通,是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也是国内较早涉足校车生产的企业之一,其在校车生产方面有很多优势。但是由行业大佬来起草国家标准,还是难以服众。宇通所倡导的标准很多是以美国标准为参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将标准拔得太高,会大大增加成本,这会阻碍其发展。

  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据黄海客车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海客车也曾作为校车生产企业代表参与了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会。对于“宇通标准”一说,这位负责人坦言,宇通只是作为代表参与标准的起草,从安全的角度来讲,为校车制定高标准无可厚非,即使宇通提高标准,对于像黄海这样有技术储备的企业来说,开发出符合高标准的校车并没有太大难度。

  “长鼻头”是否适合国情

  宇通在草案中所主张的“长鼻头”校车,也是争议的焦点。国内推出这类校车的厂家并不止宇通一家,从技术层面来讲,要实现这一标准对于很多校车生产企业来说并不存在障碍,但是“长鼻头”是否真的适合中国国情仍旧没有定论。在之前的校车标准中,对于车身长度6米以下的校车,才要求发动机要在前车窗以外。

  全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崔继勇表示,中国的校车发展要结合国情,“长鼻头”或者“平头”不应该作为限制标准,这样的限制将不利于校车的推广普及。“长鼻头”校车在美国的流行,是因为早期的校车是基于卡车改装而成。相对于“长鼻头”校车来说,“平头”校车首先视野好,其次空间大,最主要的是转弯半径更小。

  高标准是否浪费资源

  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校车的高标准导致生产校车厂家要增加两到三成的生产成本,有企业担心,过高的校车价格既阻碍校车的推广普及速度,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从国内用车的实际情况来看,意见稿内容中很多指标远远超出国内校车的实际需求。五洲龙校车负责人表示,如车厢地板的加厚、爬坡度的增加、校车8年的报废年限,以及对缓速器使用的要求等等,这些并不是必须的,强制性的增加只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尽管缓速器可以令校车减速或下坡时更平稳,减少使用刹车而造成的磨损和发热,但是缓速器的成本并不低廉,对于大多数城市校车而言,实际作用并不明显。校车的标准设计还是应该贴近中国的实际需求,让更多孩子能够坐上校车。

【编辑:陈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