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潜伏隐形威胁 相关行业标准缺失
如今购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大家聚焦在碰撞安全的保护上时,却忽略了车内空气质量等的潜在威胁。汽车行业的相关标准正在逐渐推出,3月1日开始实施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对车内空气质量给出了指导性标准,而科鲁兹电磁辐射超标事件又暴露出了车内电磁辐射行业标准缺失的现状。
>>网上调查
本报与新浪汽车推出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88%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会关注车内空气质量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7.8%的消费者表示从未关注过车内电磁辐射问题。
超过80%的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差所来的危害有一定了解,这其中有22.6%的消费者表示非常了解。而关于电磁辐射的危害,有25.6%的消费者从未了解过。
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非常需要出台车内电磁辐射标准,近半数消费者认为混动或电动车的电磁辐射量会更高。
车内空气
>>个案
新车半年宝宝不敢坐
去年5月荣升为父亲的王先生,为了出行方便买了辆12万元左右的新车,但是车内刺鼻的味道却让他在半年内都不敢让宝宝进来坐。王先生的父母在坐车后感到头晕,并更易晕车。为此,王先生经常开窗通风,每天喷空气清新剂,从网上买了活性炭包,甚至装了几袋菠萝皮,但让味道完全消失也是等了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分析
车内污染源无处不在
几乎所有新车都会有异味,这些异味又往往会因为消费者购买新车产生兴奋感而被忽略。某4S店的首席技术专家李师傅告诉记者,车内的异味主要源自配件材料、内饰材料以及粘合胶、涂料等。而这些材料分布在座椅、仪表盘、皮革、纺织品的各个角落中,甚至防撞填料、保温材料、橡胶、车漆都会散发出有害物质,而狭小密闭的车内,怎可承受如此多的“毒气”?
在车内这些材料散发的气体中,可能包含甲醛、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在无形中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那些买了新车急于享受,冬天不愿开窗换气、夏天也只愿关窗开空调的人来说,他们的车无异于是一个“移动的毒气室”。即便是老车,如果车内空气流通差,长时间被闷在车中,也可能会引起缺氧;而新车则更容易引起憋闷甚至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汽车狭小的空间内,如果空气污染超标,或将引起呼吸道及皮肤疾病,如果超标严重,甚至有可能引起血液疾病。例如可以引起白血病的“苯”,就来自于黏合胶、人造革、漆面和皮革等,甲醛则主要来源于坐椅套、车门衬板等针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