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汽车关键时刻气囊“歇菜” 鉴定遭遇瓶颈(2)
国家标准缺失
此外,关于气囊打开的条件一直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这也是此类纠纷多发且难以解决的症结之一。
张金澎主任告诉记者,气囊的技术标准和数据目前都是由各个厂家自己来制定,因此即便进行鉴定,也需要厂家来提供技术参数,鉴定才能进行。由于各个厂家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别,这同样给鉴定制造了难度和障碍。
有法律人士指出,没有统一标准是很多汽车厂商“无视”消费者权益的一个原因。在这种现状下,遇到事故时,厂家当然可以“自圆其说”,甚至“自证其说”。
鉴定困难,又没有国家标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想举证安全气囊不合格,难度很大。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江西省消协就已联合河北、天津、辽宁、江苏、四川等消协联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关于尽快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的建议函》,呼吁尽快制定并出台汽车安全气囊国家标准。
但随后也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出台统一的标准并不容易。
尽管如此,在记者采访中,包括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在内,很多法律界人士还是认为,国标的出台很必要。
“安全气囊”是误导
邱宝昌律师还指出,有些消费者对气囊的保护作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这有时也会导致纠纷的产生。
其实,安全带在事故中对乘客的保护作用远比气囊有效,气囊只能在安全带的基础上提供辅助性的保护。如果不佩戴安全带,或者使用不当,有些时候,气囊引爆时造成的伤害甚至有可能大于事故本身。所以,气囊并不是那么安全。
邱宝昌律师告诉记者,其实“气囊”在刚刚进入中国后就被误导了,在气囊的英文名称中并没有“安全”这个字眼。“为了吸引眼球,我们把它翻译成‘安全气囊’,认为它就安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邱宝昌说,有些消费者过分依赖气囊的保护,或者认为只要发生事故气囊就应当弹出来,这种误解其实更多来源于商家以气囊为卖点的夸大宣传,对此行为应当进行约束。
气囊缺陷难获全额赔偿
记者注意到,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曾经判决了一起气囊未打开消费者获赔的案例。在这起案件中,法院认定涉案车的气囊系统存在缺陷。但在这起案件中,受害者并未得到全额赔偿。
法院鉴于在事故中死亡的司机陈明驾驶不当导致事故发生,乘客许敏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造成重伤,因此认定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对陈明死亡须负80%的赔偿责任,对许敏受伤负20%的赔偿责任。
通过法院判决可以看出,即便在认定气囊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有过错的受害者也很难得到全额赔偿。
驾驶者是否存在操作不当,事发时是否系了安全带,都会直接影响到赔偿结果。其中,是否系有安全带尤为重要。记者 张蕾 (事故车照片由车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