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国际车展浮现汽车业三大突围战略(2)
“微增长”也是扩产的战略时机
另一个战略选择则是,在中国车市步入微增长时代之后,车企要加速快跑还是随着大势暂时慢下来?对此,主流跨国车企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扩产。在北京车展,广汽本田宣布今年底将开建第三工厂。而在此前几天,长安福特已宣布在杭州再建一个整车基地。上海大众的新疆工厂也已经落定。不久之前,上海通用的新工厂也已确定落户武汉。而上汽通用五菱正在西部寻找新的生产基地。
福特汽车正在中国展开该公司50年来的最激进扩张计划,在重庆成为底特律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之后,长安福特确定落户杭州开建新工厂,2015年建成25万辆产能。对于在微增长时期实行扩张的风险,福特汽车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萧达伟认为,中国车市每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800万辆,增长到2020年的3000万辆,因此仍存在很大的机会。
广汽本田也披露,将于今年底开建第三工厂,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产,投产初期的年产能为12万辆,未来将扩大到24万辆。从2013年开始,广汽本田将集中投放新车型,以实现企业的二次腾飞。到2015年,广汽本田生产和销售计划将比2011年实现翻番。
在戈恩看来,在中国市场增长放缓,已经造成了企业的分化,一些汽车公司实现了良好的增长,不断扩充产能;而有些汽车公司则因产能过剩而导致利润放缓或下降。日产的判断是,整体乘用车的销量增长会回归到5%-6%,而这个增速,已经足够日产在华保持每年达到6%-10%的销量增长。日产也计划中国逐步扩大产销能力,将从125万辆扩张到200万辆。“当然我还是保守一点,如果中国汽车市场总的容量每年能够增长5%。其实不止,就已经增长25%,对日产汽车来说,这样的话已经是很快了。”戈恩说。
在戈恩的眼睛里看不到中国市场的萧条,他表示:“我们不认为现在有产能过剩的现象,而是它的增长还没有中止,相反目前的现象表明,这是中国市场第一个阶段的发展,这个发展趋势还会持续下去。”而强者的快马加鞭,将更加催生中国市场的弱肉强食大势形成。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克森就认为,“去年中国市场总体而言是下降了2%,我们的增长是达到了9%,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有9%这样的一个增长,而市场是处于相对比较缓和的状态,也就意味着我们是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豪华车国产潮的展开,也将构成这波弱市扩张潮的一部分。在北京车展上,英菲尼迪宣布将于2014年开始国产,而上海通用也将为凯迪拉克建立全新的国产工厂。
酝酿来自中国的全球车型
微增长带来的竞争加剧,还迫使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大胆推进本土化,这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当前另一个核心的战略较量。
广汽本田在北京车展上展出了概念车Concept C,它以“龙”为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这将是广本明年计划投产的全新中级车的原型,与以往同步导入本田全球车型的做法完全不同,这款车将是中日双方共同研发的中国专用车型。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原来作为本田在中国投入的新车,都是以本田研究所全权负责的,但是这款中级车是由本田研究所在中国的研发公司,以及广汽本田的研发公司的员工一起参与的。这也是在广本历史上第一次。
神子柴寿更鲜明地指出,本田会以中国的顾客为中心,不断地设计一些专用的车型,这些车型如果在中国取得很大的成功,有可能把这样专用的中国车型发展为全球车型。
在近期发布的中国市场中期战略规划中,丰田和本田,都将有更大胆的本土化战略,视为扭转增长放缓局面的一大利器。“以前Honda的产品研发是以美国为中心,今后将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开发更多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以往引进全球车型再经最低限度改进的做法,已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近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本田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说。
未来推出中国市场专用车型和主导车型,将成为Honda产品研发的一个重点。据仓石诚司介绍,Honda将改变产品研发思路,增加投放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新产品。目前广汽本田和东风Honda都已经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积极研发自主品牌车型。Honda还计划成立中国设计中心,希望在未来构筑起由中国人主导的产品研发体制。
精明而豪爽的戈恩也认为,战略性地向中国导入核心技术,已经非常迫切。东风日产第二品牌启辰,因此获得战略性的布局,启辰单独建立销售渠道,希望在未来5年内达成100万台的累计销量,并开始布局纯电动汽车。戈恩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我看来,今天品牌并不是我们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新的技术,有没有这样的技术,而且这种技术通过在中国的品牌旗帜下去生产和销售。”
现时这样的话,或许还有些显得标新立异,但这样的观点,不久之后势必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共识。
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杰 北京报道